翻開厚重的中華文化典籍,徽風皖韻是閃耀獨特魅力的動人篇章。

安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名山大川眾多。一年來,我省堅持推陳出新、向新而行,實施“文化、文旅、文藝、文博、文體”提升行動,加快培育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奮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旅行業出圈出彩出新出效。

以文立信

賡續江淮文脈

“大炮噴烈焰,飛機頭上旋……”黃梅聲聲唱,戲曲空間將時光拉回烽火燃燒的抗戰年代。從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到參加第十八屆文華獎終評演出,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創排的黃梅戲《太陽山上》今年在全國重要藝術舞臺賺足曝光度。

悠揚黃梅雅韻與革命歷史題材結合,大大擴展了傳統戲曲的藝術表演力。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院長余登云說:“我們努力推動黃梅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大膽探索表達家國情懷的新劇,又保留傳統戲曲程式表演的‘絕活’,讓黃梅戲之花在新時代綻放生機與活力。”

浩浩江淮,文化重地。一年來,我省增強文化自信,創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深挖徽州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及黃梅戲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打造更多體現徽風皖韻、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

作為迄今經科學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復雜的楚國高等級墓葬,淮南武王墩一號墓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東至縣華龍洞人被證實是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凌家灘、雙墩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健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2024年以來新增歷史文化名城1座、歷史文化街區1片、歷史地段23片、歷史建筑239處;話劇《爐火照天地》、電視劇《縣委大院》、廣播劇《喜鵲》等7部作品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優秀作品獎”,獲獎總數、全國排名均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碩果累累,文藝精品綻放時代芳華,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里濃墨重彩的奪目一筆。

作為我省首部工業題材話劇,《爐火照天地》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奮斗追夢的火熱激情。安徽省話劇院院長段曉波說:“我們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重大主題,打造具有鮮明‘安徽印記’的作品,藝術地詮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精品名劇接力展演,文化市集熱鬧呈現。日前,“好戲安徽”精品劇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費活動第四季在安徽百戲城火熱開展,為廣大觀眾奉上豐富精彩的文化盛宴。今年,安徽百戲城亮燈開放,成為備受青睞的文化新地標。

一年來,我省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供給,建設一批空間設計“美”、功能服務“好”、運營模式“新”的公共文化空間。目前,全省共建成1200個公共文化空間,成為百姓身邊“文化會客廳”,讓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觸手可及。

以文興業

打造支柱產業

從修復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鼎,到維修含山華陽洞摩崖石刻,安徽徽博文物修復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發的文物CT掃描系列設備、宇宙線繆子無源監測設備等“黑科技”產品,能夠檢測出銅器、瓷器乃至古城墻、山體隧道的裂縫,從而為文物對癥開方、助文物延年益壽。該公司董事長韓國勛說:“我們積極鉆研、應用新技術,不斷提升文物保護水平,為世人留住文化瑰寶。”

科技賦能,激發文化產業“智”變。在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集結著一大批類似徽博文物修復研究所這樣的文化科技龍頭企業。東超科技的“空中成像互動展示屏”、安達創展的“元宇宙數字畫卷”、華光影像的“8K超高清攝像機”,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催生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涌現出大量創新應用場景和產品。

今年3月,紫云山文創園正式揭牌,錨定全國一流目標、進軍千億產業藍海,鋪展開一張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的“施工圖”。前8個月,園區實現營收443億元。以紫云山文創園為引領,目前蕪湖神山文化科技產業園、黃山市影視(網絡微短劇)產業園、宿州直播電商數字文化產業園、池州老池口文創產業港、淮北老電廠文創園等相繼建設,更多“豎起來”的開發區、“半空中”的產業園、寫字樓里的大項目將在江淮大地開花結果。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一年來,我省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著眼“一區三圈四帶”總體規劃,構建板塊聯動、區域協同、業態多樣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擦亮“美好安徽迎客天下”金字招牌,展現“皖美如畫”安徽文旅新形象。

三河古鎮景區打造“三河明月夜”主題燈光秀,徽州古城推出瞻淇魚燈、汪滿田魚燈、大阜布龍等非遺巡游表演,宣紙文化園建設“元宇宙造紙工坊”“紙山行旅”等沉浸式項目,火熱開展的“百景提升”行動聚焦重點景區,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產品,不斷提升沉浸感、互動感和體驗感,持續增強對廣大游客特別是年輕客群的吸引力。

文旅消費“熱辣滾燙”,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添能。前8個月,全省接待國內游客5.2億人次,旅游花費670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7.2%。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朝輝說:“我省加快培育文化屬性強、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性強的新消費業態,創造更多面向新需求的文旅消費時尚空間,利用文化旅游業強大的黏合作用和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共同發展,提高了文化旅游業的經濟貢獻度。”

以文化人

熔鑄奮進力量

一個個精彩的宣講作品,一幅幅生動的青春剪影,一聲聲真摯的情感共鳴。近日,理潤江淮系列沉浸式宣講暨創新思政課走進安徽職業技術大學,從“下好創新先手棋”“勇立潮頭開新篇”“城鄉融合繪宏圖”“詩與遠方交響曲”“人生能有幾回搏”五個方面,通過相聲、情景劇、微訪談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帶領師生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最大氣有力的書寫,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奮的變化,始自人心。一年來,我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選樹群眾身邊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用榜樣力量帶動更多人向上向善,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目前,我省1791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總數保持全國第一。

淮南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成功入選地級全國文明城市,入選數量并列全國第二,我省成為全國第三個實現省轄市全國文明城市全覆蓋的省份;肥東縣、肥西縣、南陵縣、潛山市、休寧縣、明光市、潁上縣、霍山縣、郎溪縣9個縣(市)入選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入選數并列全國第三,全省近三分之一的縣(市)已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徐淙祥、李培生、胡曉春3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當選總數已達28人,新當選數和當選總數均居全國第一……今年5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表彰了新一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安徽收獲亮麗的“成績單”,江淮大地繪就全域文明美好畫卷。

“老把式”擁抱新技術,“望天田”變成高產田。今年7月,徐淙祥又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目前,我省共有8人獲此殊榮,人數穩居全國前列。徐淙祥說:“‘時代楷模’稱號對我來說,既是鞭策鼓勵,又是前進動力。我將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廣為流傳,見證了一段你謙我讓、以和為貴的佳話。我省深入挖掘“六尺巷”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弘揚“謙和禮讓、敦親睦鄰”的傳統美德,創作推出黃梅戲《六尺巷·寬》等各類文藝作品,推動禮讓文化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行業章程,融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觀演、文明觀賽等行動,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行風社風民風煥然一新。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我省將緊緊圍繞新的文化使命,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筑牢文化根基、提供強大精神力量。(記者 張理想)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