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秋意漸濃,但安徽民營經濟的“熱度”卻持續攀升。備受矚目的2025安徽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正式發布,這份被業界視為“體檢報告”和“風向標”的榜單,再次將江淮大地上的民營經濟力量推至聚光燈下。

營收總額再創新高、入圍門檻持續抬升、新興產業勢力崛起……翻開榜單,一連串亮眼數據背后,是一場關乎發展動能、產業結構與未來方向的激烈“排位賽”。

這不僅僅是百強企業座次的簡單更迭,更是一張解碼安徽經濟韌性與活力的“密碼圖”。誰在真正領跑?排位變化的玄機又暗藏了怎樣的發展邏輯?記者帶您深入解讀榜單,試圖揭開安徽民企奮起之勢背后的深層動因。

門檻提升:龍頭企業的領跑密碼

《2025安徽省民營企業百強分析報告》顯示:2025安徽省民營企業營業收入百強入圍門檻增至61.70億元,較上年增加0.09億元,增長0.15%。

作為全球每8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出自其生產線的行業巨頭,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1186.97億元穩居營收百強榜單榜首之位。

今年2月,隨著一臺鑲嵌著《黑神話:悟空》圖騰的LegionY9000PAI游戲本走下生產線,聯想合肥聯寶科技正式宣告第3億臺個人電腦下線。

“第3億臺PC不是終點,而是智能化變革的新起點。”聯想集團副總裁、聯寶科技CEO丁曉輝表示,隨著3D戰略深化,聯寶正將AI技術注入研發、生產、供應鏈全鏈條:AI輔助設計系統可將新品研發周期縮短20%,智能檢測系統使缺陷攔截率提升至99.97%,而基于大模型的全球供應鏈預警平臺,更讓復雜國際形勢下的交付穩定性提升35%。

2025財年第一季度,其業績再度印證了其企業實力:整體營收同比增長超30%,PC出貨量達880萬臺,領先全球平均增幅20個百分點,持續領跑全球市場。

“聯寶十分看好安徽良好的創新氛圍和營商環境,將堅定地扎根安徽,為安徽外向型經濟發展發揮好領頭羊作用。”丁曉輝說。

以1019.36億元營收位居榜單第二的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同樣表現“亮眼”。

說到比亞迪合肥工廠的建立,“安徽速度”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項目從初步談判到正式簽約,僅耗時23天;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只用了42天;從開工到投產運營,僅歷時10個月。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說:“安徽不僅想企業家之‘所想’,更想企業家之‘將所想’,安徽對企業家的尊重讓人感到溫馨。我們將加大在安徽的投資。”

位居榜單第三的陽光電源則書寫了另一段“安徽傳奇”。陽光電源始終專注于新能源發電領域,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光伏逆變器、風電變流器、儲能系統、新能源電站集成等業務均已躋身國際第一梯隊,其中光伏逆變器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近年來,安徽全省上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家的投資興業提供了廣闊天地和便利條件。”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為安徽營商環境點贊。

結構升級:制造業撐起半壁江山

榜單數據的細微變化,藏著安徽民營經濟的結構升級密碼。

2024年營收百強中,制造業企業營收占比升至74.34%,較2021年提升5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產業貢獻了42%的營收增量,成為名副其實的“增長引擎”。

汽車制造業的爆發式增長最為矚目。除了合肥比亞迪和蔚來控股,國軒高科以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躋身營收百強第九。

能量密度達360Wh/kg,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這一數據讓國軒高科站在了全球電池技術的前沿,也成為合肥新能源汽車全鏈條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

“從磷酸鐵鋰到半固態,再到全固態,我們一直在突破電池技術的天花板。”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王永海介紹,目前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國軒高科已取得系列進展:硫化物電解質離子電導率提升60%,材料空氣穩定性顯著增強,正負極材料克容量實現較大突破。與此同時,準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已達360Wh/kg,可支持整車續航超過1000公里,并通過3毫米針刺安全測試,實現“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新材料賽道同樣星光熠熠,榜單中新材料產業增長235.49億元,增長20.86%。在銅導體材料方面,位列營收百強第五的安徽楚江科技在國內高端細線領域占據了17%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其精密銅帶銷量也達到了35萬噸,不僅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更是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規模優勢。

此外,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崛起成為顯著特征。我省營收百強中,技術密集型企業營收總額9087.96億元,占比52.96%;資本密集型企業營收總額4058.32億元,占比23.65%;勞動密集型企業營收總額4014.11億元,占比23.39%。

創新突圍: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加速度

安徽民營企業的奮起之勢,源于持續加大的科技創新投入。

2025年4月,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研發費用31.64億元,同比增長29.26%。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歸納總結、專利申報工作,2024年新增2177項專利申請。這有助于公司保持技術領先,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就表示,光伏行業首先還是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加大營銷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與技術水平;其次還要加強產業優化布局,產能理性規劃。

據悉,榜單中營收百強2024年度研發經費投入482.87億元,增長4.27%,研發強度達到2.81%。

這些企業共擁有國內有效發明專利21604件、國外專利1146件,分別增長33.82%和49.61%。共有10606項專利實現產業化,形成產品或服務產值達1716.51億元。

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營收百強參與建設了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

同時,營收百強積極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共組建產業聯盟16家、聯合實驗室13家、創新聯合體8家、新型研發機構9家、共建學科專業7家。

環境之優:企業敢干的底氣所在

1份信用報告能代替40個部門的無違法違規證明,企業再也不用為開證明來回跑腿;不用自主申請,涉企優惠政策就能“免申即享”……安徽越來越便捷的公共服務和健康的社會環境,溫暖了廣大民企的心。

安徽鴻崎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電子專用材料研發及電子元器件制造的企業。近兩年,通過“免申即享”方式,已享受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及小微企業“六稅兩費”優惠89萬多元。

“沒想到我們不用申請不用跑,稅務人員主動上門輔導,就拿到了實實在在的稅費紅利。”安徽鴻崎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昊說,“免申即享”政策真是制定到了企業的心坎,增強了民企的發展信心。

安徽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早已從“給政策”升級為“造生態”。2024年修訂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等涉企立法穩步推進,初步形成“1+N”法規政策體系。“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讓平均辦理時限從28.8天壓縮到6.7天。

為營造“公平環境”,激發創業活力,安徽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重點破除地方保護、區域封鎖和行業壟斷等市場壁壘,確保民營經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秩序。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民營企業總量躍升至233.07萬戶,同比增長3.20%,個體工商戶總量達583.88萬戶,同比增長3.80%。

融資成本的持續下降更讓企業輕裝上陣。截至2025年3月末,安徽民營企業貸款余額達2.47萬億元,同比增長12.3%,貸款平均利率連續39個月下降,低至3.58%。

規范的執法監管讓企業安心經營。安徽整合74個行業295個抽查事項,信用風險差異化抽查占比99%,重復抽查率降至0.15%。對初次違法、輕微違法行為落實免罰輕罰制度,推廣服務型執法,讓企業有更多精力投入生產經營。

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何漢翔介紹,我省推行服務型執法,配套制定32項市場監管效能提升任務清單。完善柔性執法機制,今年二季度免罰案件2748件、免罰金額8467.5萬元。創新開展“信用助企行”活動,制定發布《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南》省級地方標準,今年前9個月,累計幫助19.67萬戶經營主體重塑信用。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治理,今年前8個月,檢查涉企收費單位1289家,為企業減負181.68萬元。

曾經的安徽,給人印象是“居中不靠前”。如今的安徽,憑借在科技創新上的“大手筆”和在營商環境上的“細功夫”,已然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占據了有利身位。民營百強企業,正是這支“江淮軍團”的先鋒隊。

他們的故事表明,安徽的崛起,不是依賴資源的偶然,而是基于戰略遠見、創新生態和務實服務的必然。這場暗藏玄機的“排位賽”,賽的不僅是企業的營收和利潤,更是一個地區面向未來的綜合競爭力。

當聯寶的電腦連通世界,陽光電源的逆變器轉化綠色能量,蔚來的汽車駛向未來,安徽民營經濟的這股奮起之勢,正匯聚成推動江淮大地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其聲漸壯,其勢已成。(記者 汪喬)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