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為深海地層做“CT”、空中成像助力垃圾分類、空位色心量子傳感技術用于芯片無損檢測……10月14日,“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采訪團來到合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數個科技創新產品讓人目不暇接,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創新成果的密集涌現,令人驚嘆技術迭代的日新月異。

“團隊依托大科學裝置研究和建設的先進技術,在海洋油氣勘探領域,進行從‘0’到‘1’的探索,攻克了大覆蓋范圍的地震波高密度高精度采集技術難題,自主研制了高精度深水油氣物探采集裝備,助力中國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曹平說。

成立于2021年的中科采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批科技成果賦權改革企業。企業聚焦相關領域對信號精密采集的共性需求,專注于傳感器信號數字化及高端數據采集儀器與裝備的研制。

成立時間不長,過硬的科技創新產品卻不少。“團隊自主研制的高速高精度模塊數字化儀的關鍵性能指標并跑國際一流水平,系統同步性能指標國際領先。”曹平介紹,公司的多通道瞬態信號記錄儀已經成功應用于射線探測、國防軍工、激光雷達測繪、光纖傳感等多個場景。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一年來,合肥市牢記囑托,下好創新先手棋,堅持“四個面向”,依托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臺,持續鞏固創新優勢,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2024年,合肥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4.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35個百分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萬戶。

企業是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合肥市持續強化科技型企業主體地位,打造科創企業森林,健全全鏈條梯度培育機制,實施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企業牽頭國家、省市科技攻關項目超400項。

一個傳感器的大小僅有頭發絲直徑的十萬分之一?“團隊研發的鉆石單自旋傳感器,采用金剛石氮-空位色心量子傳感技術,是目前人類能制造的最小的傳感器之一,具有納米級空間分辨率,可應用于芯片無損檢測等領域。”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測量為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副總裁許克標介紹,企業通過持續研發,攻克多項核心技術,成功研制出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掃描NV探針顯微鏡、核磁共振波譜儀等數十款創新產品,其中多款儀器實現進口替代,并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實現了超越。

許克標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在量子科技與高端科學儀器領域的自主創新,通過核心技術攻關突破行業技術難題,并推動創新成果在多元場景中的產業化應用。(記者鹿嘉惠)

編輯:劉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