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創新活力如江淮潮涌:一輛輛國產高端新能源汽車在安徽走下生產線、一臺臺代表未來的量子科技設備在江淮大地誕生、一架架錨定產業化的低空飛行器在這里升空……從實驗室突破到車間量產,從傳統制造到數字智造,從單點企業到集群共進,安徽始終以創新驅動為底色,不斷為產業發展“強筋壯骨”。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進一步暢通創新鏈與產業鏈之間的連接通道,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走下“書架”走上“貨架”,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是我省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如果你關心安徽的科技創新,就不難發現,“科大硅谷”已成為高頻關鍵詞。

“科大硅谷”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產業催化、創新生態優化,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為紐帶,匯聚世界創新力量,打造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高產田”,建設極具活力、引領未來、享譽世界的創新之谷。

剛剛過去的九月,“科大硅谷”很忙。

月初,組織臨境氣象、墨測科技、無論科技、景央科技等13家片區企業,共21件產品參展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涵蓋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低空經濟、高端裝備、新能源等多個重點產業方向,成為安徽館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月中,圍繞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科大硅谷”組織合作伙伴參與生物制造引領未來產業新格局對接活動、新興產業與跨國公司對接會等重大活動。

月底,推動國際先進技術與全球化合作論壇暨未來產業專題對接活動在合肥成功舉辦,吸引英國企業團、中小企業、投資平臺近80人參會,推動中英科技產業合作再上新臺階。2025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為越南汽車產業、韓國現代汽車等跨國公司牽線搭橋,對接本地產業鏈。

“我們不僅要增加片區企業的曝光度,更要實質性地鏈接全球創新要素。”科大硅谷公司董事長吳海龍如是說。從展示成果到促成合作,“科大硅谷”作為重要創新平臺在我省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進一步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相連的關鍵節點?

業界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稱之為跨越“死亡之谷”。

“這也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最棘手的階段——中試階段,需要完成從原理樣機到量產產品的‘驚險一躍’。”在科大硅谷公司副總裁賀禮看來,解決這一難題,首要在于破解成果轉化機制中的深層矛盾。

“高校的科研成果評價往往看重學術價值而非商業潛力,”賀禮直言不諱,“這導致許多‘實驗室樣品’難以轉化為‘市場產品’。”除此之外,中試環節的資金缺口和各方利益分配機制的不健全,構成了阻礙創新轉化的“三重門”。

針對以上痛點,“科大硅谷”構建了一套從具體服務到頂層設計的綜合解決方案。

醫療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時常面臨復雜挑戰:很多醫護人員在臨床中發現器械可以改良優化,但不知道如何把這些“金點子”轉化成產品。

在安徽,“科大硅谷”主動聯合中科大一附院共同探索“醫工轉化”新模式,針對“醫護人員+醫院+技術經理人+概念驗證服務主體+企業”五方主體的分配難題,總結出“保值+收益”的賦權模式,推動首個賦權項目“安徽鉑林健康科技”落地“科大硅谷”。

針對解決諸如此類“如何轉”的問題,作為全省創新平臺,“科大硅谷”組建“成果轉化專班+院校經理人+技術經理人”團隊,立體化服務體系有效縮短了技術熟化周期。

這支團隊分工嚴謹、優勢互補,既專業又高效。

成果轉化專班聚焦政策協調與資源整合,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院校經理人團隊則深入高校院系挖掘早期優質項目,構建“需求牽引-技術推動”的雙向篩選機制;技術經理人則提供全鏈條服務,涵蓋專利布局、中試放大、商業談判等環節,其收益與轉化成效直接掛鉤,形成利益共享的風險共擔模式。

如何更好發揮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鏈,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科大硅谷公司成果轉化中心總經理何鵬有自己的構想:破解轉化難題需要一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在他的構想中,要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痛難點問題,以試點探索為牽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催生更多發展新動能。

首先,要構建轉化服務平臺,為創新主體提供“在哪轉”。

“科大硅谷”的解題策略非常明確:

——引進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團隊,啟動60個標桿創新單元建設試點,孵育高科技企業,推動“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組建多主體全鏈條創新聯合體24家。

——構建“科大硅谷”概念驗證平臺體系,啟動實體化、市場化技術經理人事務所建設。

企業既是出題人,也是解題人。

風致毅半導體作為國內唯一可量產智算中心主板大電流電源管理芯片的企業,“科大硅谷”推進招商工作,促成其與片區企業合肥微觀紀元公司達成合作,實現從接洽到落地僅用90天的高效招引流程,企業落地后快速實現了產業化突破,400G硅光模塊已實現量產。

再來,要保障“轉得好”。

“科大硅谷”打造轉化服務隊伍,構建“成果轉化專班+院校經理人+技術經理人”三支團隊,常態化登門(高校)入室(實驗室),在全國率先探索新型研發機構技術經理人股權激勵“721”模式。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早發現、早發布、早轉化。

超奈科技是從香港中文大學孵化的項目,其飛秒投影列印平臺被Nature評為2024年值得關注的7大技術之一。針對超奈團隊對合肥人才政策和產業配套并不熟悉,又亟須解決融資問題,科大硅谷公司聯合“科大硅谷”合伙人、合肥高新區共同制定企業專屬落地方案,幫助團隊在短短60天內完成天使輪融資,促成總部落地合肥。

更重要的是要優化轉化服務生態。

放眼全省,“科大硅谷”已協助省科技廳在全省106個高校院所推廣復制中國科大“賦權+轉讓+約定收益”職務科技成果改革模式,在全省率先探索醫工轉化新模式,以“撥投結合”方式支持科創項目,為科技成果轉化“再松綁”。

同時,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場構建“年度大會+季度專場+月度路演”交易活動體系,更好匯聚創新資源,為科技成果供需雙方搭建高效對接平臺。此外,啟動運行全國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常態化發布場景機會,促成新技術、新產品落地生花。

安徽怎樣進一步打造創新生態,形成創新要素集聚效應?

今年6月,由清華大學猛獅智能飛行汽車產業團隊主導的智能飛行汽車項目正式落戶合肥,計劃在此打造智能飛行汽車總部、聯合研發中心、飛行汽車整機及核心零部件生產線等。

“經過我們團隊的研判,合肥的人才資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空域資源與團隊技術成果產業化高度契合,同時作為安徽人,更想為安徽低空經濟發展插上‘清華芯’。”看中合肥的產業生態,安徽猛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伍權權一直希望將清華的前沿技術帶回家鄉。

在那之后,“科大硅谷”陸續提供資本、資源等多渠道支持,并協調市場景公司對接場景合作方、保險機構、融資租賃等產業鏈的合作資源。

“科大硅谷用‘家鄉人辦家鄉事’的效率,快速促成了清華技術成果落地合肥所需的各種資源。”伍權權說。這背后其實就蘊藏著構建創新生態的“基因密碼”。

吳海龍認為,打造創新生態、形成創新要素集聚效應,需要從多維度協同發力。

首先要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科大硅谷”大膽探索、率先試點符合中央、國家政策方向的改革事項。先后謀劃了《以“撥投結合”方式支持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管理辦法》《“科大硅谷”專項人才政策》等若干創新性舉措。以“撥投結合”方式支持“萌芽期”科技成果進行概念驗證和科技創業,目前已完成首批試點項目立項。成立三年來,“科大硅谷”在合伙人建設、成果轉化、科創金融、人才引育、科創服務等領域開展了30余項“小切口”創新舉措,其中一半以上試點經驗轉化為改革制度成果。

同時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科大硅谷”布局實施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構建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推進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通過“子基金+直投”雙輪驅動,累計為100多個項目提供了股權融資支持,招引多個“小而精”“小而美”的優質科創項目。

企業是創新主體,還要加速培育科創企業。“科大硅谷”打造高水平科創孵化載體,加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打造“頭部強、腰部壯、尾部活”的大中小科技型企業矩陣。聚焦科創企業四大生命階段,建立“科大硅谷”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科創服務體系。建立“百企服務”機制,成立企業包保服務小組,并形成重點企業培育庫。

人才是創新核心驅動力,要持續引聚高層次人才。“科大硅谷”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拓展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專業引進渠道,打響“科漂驛站”品牌服務。建設“只收夢想、不收租金”的“科漂驛站”,運營一萬平方米的自營創新單元GUiSPACE入駐優質項目。打造“科漂訓練營-創新營-加速營”培訓體系,形成“企業伴侶+南七周末+專家問診”培育體系,服務高成長科創企業300余家。

“科大硅谷”公司還擔任安徽省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協會秘書長單位,科大硅谷公司圍繞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搭建科研人員、工程師、產品經理之間的常態化互動交流、對接合作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把更多頂尖科研人員、一流工程師、優秀產品經理吸引到協會中來。

金融是推動創新鏈走向產業鏈的重要催化劑,要打造資本市場互動平臺。

即通醫療項目的進駐被視為合肥打造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高地的關鍵布局。該公司聚焦血管介入治療領域創新技術研發,致力于打造全球化高端醫療器械平臺。

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層面的深度賦能:通過“科大硅谷引導基金+子基金”投資,聯合美元基金(通和毓承)+地方國資(合肥產投集團)多元資本支撐體系,即通醫療已完成B輪融資,實現即通醫療境內總部落地“科大硅谷”。

“科大硅谷”深化與四大交易所戰略合作,加快上市企業培育。保障引導基金平穩運行,持續創新科技金融產品。聯合上交所搭建“科企航”數字化平臺,組織企業赴港交所交流,建立梯隊培育企業庫。

此外,要鏈接全球創新要素“為皖所用”,擴大國際開放合作。“科大硅谷”優化“全球校友事務部+創新中心(聯絡站)+創新單元”資源鏈接體系,提高國際商業服務能力,探索國際開放合作新模式。“科大硅谷”通過招募“創新中心+創新單元+子基金+科創服務”全球合伙人機構放大資源項目引聚實效。

最后,要持續優化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對標國際先進理念,升級“科大硅谷”一站式服務和展示總窗口,全面推動科創街區建設,完善金融、法務、商務等科技服務體系。先后參與成立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場景服務公司和高端獵聘公司,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建強專業服務力量。編制《“科大硅谷”生態導則》和“科大硅谷”指數體系,與國內外創新高地建立對接機制,謀劃成立創新生態服務聯盟。

“科大硅谷”核心優勢在于能夠將中國科大等高校的頂尖智力資源、安徽的產業資源、全球的資本與市場資源進行高效對接和催化,從而真正實現“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在這個創新生態中,既有參天大樹般的龍頭企業,也有茁壯成長的“專精特新”企業,還有充滿活力的初創團隊。而“科漂驛站”的服務,則讓創新人才能夠在這片土壤上安心扎根。(記者張毅璞)

編輯:趙家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