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洗完厚被子根本沒地方晾,現在一下樓就有公共晾衣架,太方便了!”家住北京市豐臺區花鄉街道康潤西里社區5號樓的張阿姨高興地說。這樣實實在在的變化,正得益于社區“先豐站”推行的“三心服務法”——貼心、匠心、同心,讓社區的服務真正走進居民心里。

康潤西里社區先豐站
康潤西里社區建成于2023年,是花鄉街道轄區內西城區外遷居民的定向安置房小區,目前入住近1200人,多為原先胡同大院里的老街坊。從平房院走進高樓,不少老人一時難以適應:“以前端碗飯都能串好幾家門,現在關上門誰也不認識誰。”為打破這道“心墻”,社區以“先豐站”為平臺,主動走近居民,用“三心服務”推動社區實現“大治理”。
康潤家園西里社區先豐站依托“網格+樓棟”雙軌機制,社區組織網格員與志愿者每周定期入戶,尤其關注高齡、獨居、殘疾等特殊群體。通過繪制“民情圖”、建立需求清單,確保問題“發現—分類—處理—反饋”閉環管理。例如,有居民反映小區部分路面不平、夜間照明不足,“先豐站”迅速協調物業和開發商重新鋪裝路面、加裝路燈;針對老年人上下晾衣臺不便的問題,加裝了安全扶手,獲得居民一致好評;為滿足老年人日常鍛煉的需求,提前做好調研工作,增設健身器材。“用腳步丈量民情,才能成為居民心中的貼心人。”康潤西里社區書記劉菡說道。
康潤西里社區“先豐站”以“未訴先辦、主動治理”為原則,自成立以來累計開展各類服務150次,解決居民訴求70余件,內容涵蓋環境整治、養老幫扶、平安建設、文體活動等多個方面。面對居民提出的復雜問題,“先豐站”積極引入專業力量,提升服務的精準度和實效性。例如,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社區聯合物業公司、環保組織共同開展宣傳和現場指導;針對居民反映的供暖溫度不足等問題,邀請供暖單位現場勘查、優化系統;法律咨詢和矛盾調解方面,引入律師提供“線上+線下”公益服務,成功化解多起鄰里糾紛。康潤西里社區先豐站不僅有效解決了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更顯著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先豐站”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構建“社區黨委—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四方聯動機制,整合多方資源服務社區居民。例如,聯合派出所、銀行、聯通公司開展反詐騙宣傳,增強居民防范意識;利用轄區資源合辦文藝匯演、手工DIY等文體活動,豐富業余生活;發動愛心企業參與“益花鄉”慈善捐贈,幫扶困難家庭。此外,社區志愿者隊伍也日益壯大,目前已有百余人常態化參與安全巡邏、環境整治等工作。
從加裝晾衣架、維修路面,到引入專業力量調解糾紛、開展文體活動,“先豐站”始終以“三心服務法”為核心,實現了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的跨越。12345投訴量明顯下降,居民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這些都是服務成效的最直接體現。未來,康潤西里社區將繼續深化“先豐站”建設,拓展服務內容與方式,努力打造一個更有溫度、更有活力、更具歸屬感的美好家園。(來源:北京市豐臺區花鄉街道)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