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經過龍龍鐵路線上的武平特大橋(張城鑫 攝)
“等龍龍高鐵全線開通后,我會常回來看看。”即將結束在龍巖一年掛職生活的廣龍對口合作第一批互派干部馮志耘,望著窗外熟悉的閩西風光感慨道。過去一年,她數度乘坐動車往返于廣州與龍巖之間,為兩地合作項目的落地奔走。
當前,從龍巖前往廣州仍需繞行,全程通行時間約4小時;待龍龍高鐵全線開通后,時間將大幅縮短至2.5小時,兩地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
作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閩西革命老區的“山海快線”,龍龍高鐵福建段已穩定運營,廣東段正全力續建。未來全線通車后,閩西革命老區將直接融入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為廣龍兩地深度協作按下“加速鍵”。
跨區域協作打造新標桿
今年8月28日,福建白云山采善堂制藥有限公司項目在龍巖市永定區落地,標志著擁有200余年歷史的采善堂正式加入廣藥集團。后續廣藥集團將把采善堂納入品牌運營體系,結合現代科研體系賦能萬應茶機理研究,帶動大健康產業強鏈補鏈,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這一重要時刻,馮志耘現場見證。
去年8月,馮志耘來到龍巖,掛職龍巖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負責聯系廣州市天河區與龍巖市永定區的對口合作工作。一年多來,廣州的“產業創新+樞紐經濟”優勢與龍巖的生態、紅色資源優勢,在對口合作中碰撞出強勁火花。
去年12月,廣藥王老吉(龍巖)產業園(永定)生產基地項目正式投產,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高效成績。該項目年產能約1600萬標箱,部分產品直供廣州市場,實現了“家門口生產、大灣區消費”的良性循環。
廣龍對口合作是雙向賦能,既引“灣區力量”入閩,也推“老區優勢”出海:依托龍巖豐富林業資源,推動廣州碳匯科研機構研究當地碳中和林方法學。8月19日,在廣龍對口合作第四次黨政聯席會議上,龍巖向全國第十五屆運動會廣州賽區執委會等捐贈1.5萬噸林業碳匯。
龍龍高鐵全線開通后,廣龍兩地協作程度還會得到提升。
廣龍對口合作3年來,已形成“廣州研發+龍巖基地”等成熟模式,共建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截至目前,龍巖已經引進廣州產業合作項目93個,總投資688億元,廣汽、廣藥等4家世界500強企業均有項目落地。今年8月20日,廣龍對口合作科創園在廣州開園,首批15家龍巖企業已入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
廣龍兩地實現共贏發展
今年7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龍巖配送分中心啟動運營,以“廣州市場+龍巖產品”“廣州標準+龍巖制造”模式,構建起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體系。該中心也是福建省首個此類分中心。
據龍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將融入以廣州為樞紐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以配送平臺和流通服務撬動龍巖農產品價值鏈全面提升,依托大灣區市場優勢賦能龍巖農產品產業,助推龍巖鄉村振興。
廣龍合作促進市場融通、產銷貫通,提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這一年來,龍巖農產品“入灣出海”成效顯著:武平六甲果業與廣州企業簽署柑橘出口RCEP市場協議;福建老字號桂福瀧的靈芝餅干和萬應茶餅成為電商爆品;武平草菇企業破解保鮮難題,產品躋身錢大媽暢銷單品行列。
此外,在第33屆廣州博覽會上,龍巖“林山林海”系列林產品首次亮相。龍巖市重點展示了林菌、林藥、林茶、林油、林禽、林糧等林業精深加工產品,靈芝、油茶、河田雞、鐵皮石斛、竹筍等特色林產品也驚艷登臺,有力推動了龍巖特色林產品走出深山、邁向大灣區。
老區文旅煥發新活力
龍龍高鐵的運營,為龍巖文旅發展注入強勁動力。8月31日,武平第六屆自行車七夕騎游活動在千鷺湖舉辦,來自各地的騎行愛好者沿60公里線路領略湖光山色與古鎮風情。
“僅8月就有約2000人來武平騎行。”武平縣自行車協會會長李雄昌介紹,許多參加自行車比賽及騎游的選手從全國各地自費到武平,直接拉動了當地文旅消費,他經營的民宿和飯館在活動期間常常爆滿。
當前,武平縣打造了“騎游武平·騎樂無窮”文化品牌,用騎行車道將沿途風光串聯起來,形成環梁野山、環千鷺湖濕地公園等10條不同難度等級的騎游線路,全縣騎行賽道、騎游慢道總長約160公里。
“我們這里舒適的騎行環境吸引了不少廣東顧客乘坐動車來騎行。”李雄昌說。
為營造“騎行友好”氛圍,龍龍高鐵武平站已在站前設置自行車騎行點,滿足游客騎行需求,提升“自行車+旅游”的文旅體驗。
廣龍對口合作以來,兩地文旅交流交融不斷深入,連續3年開展“百萬老廣游龍巖”活動,共同舉辦“粵閩并肩穿越·賡續紅色血脈”跨省健康徒步活動。龍巖還推出優惠政策,包括52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面向廣州市民實行首道門票免費,以及部分酒店專享價、發放龍巖特色伴手禮和文旅消費券等。上半年,龍巖全市接待廣東游客217.51萬人次,同比增長10.1%,接待廣州游客52.71萬人次。(報業集團記者 盧金福 馬伊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