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2025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在福州圓滿落幕;2025第三屆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同期閉幕。
為期四天的盛會,立足國家戰略和福建優勢,圍繞航海裝備熱點領域,聚焦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經貿對接和成果轉化,不僅上演了一場海洋裝備盛宴,踐行了與福建人民的“海裝之約”,更為福州海洋裝備產業帶來新生機、新活力,為福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海裝大會舉辦地——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記者 葉誠 攝
國際風范足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在藍色星球上,各國并非被海洋分割成孤島,而是被海洋聯結成命運共同體。
本屆大會突出展示了海洋的這一特質,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約800名嘉賓參會。他們中,有外國政府官員、國際組織和機構負責人,還有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代表。大家齊聚一堂,共同商討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之策。
在國際海事組織可持續海事創新研討會上,國際海事組織前秘書長林基澤說:“我們聚焦自主創新、全球合作和能力建設,完善工作機制,響應‘海事創新領導力計劃’等倡議,推動海運貿易創新高效,全力支持全球可持續海事發展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全球航運業及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和地球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海域相接,擁有悠久的海洋文明交流歷史與深厚的合作基礎。在中國-東盟海洋產業合作發展圓桌會上,印尼海洋與漁業部水產養殖總局局長哈魯·拉哈尤說,加快建設的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正通過工業園區的形式,推動可持續合作,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菲律賓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格倫·佩尼亞蘭達表示,今年是菲中建交50周年,雙方在經濟協作與人文往來方面保持緊密態勢,連接中國與東盟的廣袤海洋蘊藏著無限合作機遇。
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是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福州市人民政府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亞太區框架內共同發起的專業委員會,委員會會址及秘書處永久設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在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海洋氣候變化與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與會代表表示,海洋氣候變化是一個共同的挑戰,氣候變化、污染與過度開發正嚴重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根基,各國應當秉持相互尊重、共同擔當的原則,凝聚全球力量保護海洋健康。唯有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
海裝大會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記者 林雙偉 攝
科技含量高
“海上福州”建設開新局
“在海裝大會期間舉辦的福建省海洋經濟產業合作創新發展大會上,福建省共對接簽約項目172項、總投資超2000億元。其中,福州全市共對接簽約項目89項,總投資超過1100億元……”盤點本次海裝大會,福州市招商辦相關負責人亮出一沓厚厚的“成績單”。這些簽約項目涵蓋臨港產業、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現代海洋漁業、海洋新能源等海洋經濟產業領域,從數量、體量到質量都十分突出。
“啟躍海上牧場將通過標準化、智能化建設,著力開發海上特色旅游,形成集‘養、游、娛、食、賞、釣、宿’為一體的旅游區,深度融合海洋牧場與鏈條產業,促進產業融合創新,推動福州藍色引擎可持續發展,預計項目投產后年產值達7億元。”福建啟躍深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昇說,相信啟躍海上牧場項目扎根福州這片“福”地,能借著“福”運深耕得更穩更好。
福馬海洋產業基地項目用地50畝,規劃建筑面積約8.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高標準廠房及配套冷鏈設施,將針對福州和馬祖的特色水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福馬海洋產業基地的建設將為閩臺海洋企業提供產業合作的平臺,推動兩岸海洋漁業、水產加工以及海洋科技對接,促進產業發展。”安捷連馬(福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雅雙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16日舉行的海洋科創“五鏈融合”創新成果對接會上,福州還集中簽約了24個項目,總投資超130億元。這些簽約項目產業覆蓋全、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平均投資額超5億元,海洋經濟主導產業和新興領域的項目占比接近60%。
與會嘉賓參觀海裝展上展出的先進無人機。記者 石美祥 攝
專業水平高
福州海洋裝備成果亮眼
本屆海裝大會上,智能、綠色是一系列海洋科技成果的共同特征,折射出海洋經濟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而處在海洋經濟發展浪尖的福州,正將綠色新能源技術與海洋產業不斷融合,促進產業升級。
全球最大!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新型多用途船“CSPCHORIZON”號,總長225米、型寬36米、載重量約85000噸,是全球同類型船舶中規模最大的。
全國最大!“福遠漁9199”號專業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是福建省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的遠洋漁船,船總長138.88米,型寬24米,設計吃水7.6米,是目前國內噸位最大、船長最長、技術最先進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
全球最強!福建船舶集團最新研制的113600噸油化船,創新性地將雙燃料動力與風帆助推兩項尖端綠色技術集于一身,在主甲板上配置了兩套風帆助推裝置,代表了當前同類船型在節能減排和運營經濟性方面的最高水平。
各具特色的外形、美輪美奐的燈光、綠色低碳的動力系統……海裝大會期間,不少外賓驚喜地發現,福州不少內河船舶尤其是游覽觀光船,不再是噪聲大、燃油味重的傳統船舶,取而代之的電動船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風從海上來。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嘉賓看到,福州已形成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產等完整的全產業鏈生產格局。十年來,福州海上風電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蛻變。
從深海養殖平臺的“智慧牧場”到無垠海面上的“綠色風車”,從海洋生物醫藥的“價值裂變”到藍碳交易的“生態溢價”,在本屆海裝大會上,一個以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福州展現在全球嘉賓面前。(記者 江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