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包括養老設施在內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五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持續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目前,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50多個縣級市已經全面開展了城市體檢工作。
按照“15分鐘養老服務圈”布設的城市社區食堂和農村老年食堂,從一餐熱飯到多元服務,杭州人家門口的這場“食堂升級”,悄然推開了銀發經濟的新場景。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共享“幸福味道”。
遼寧省沈陽市的市民會發現,這兩年家門口的公園多了起來,作為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口袋公園建設的城市,沈陽市已經擁有3198個口袋公園,數量居全國前列,“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
福建廈門素有“海上花園”之稱,然而老舊小區一度成為基層治理的難題。2023年廈門啟動了108個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截至目前,2000個城鎮老舊小區已完成改造,路面翻新、墻面粉刷,增設了路燈和監控設施,休閑步道和健身設施隨處可見,以往的“老破小”變成了“小而美”的新家園,形成“廈門模式”,惠及居民30萬戶。
“十四五”期間,全國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萬多個,惠及4000多萬戶、1.1億人;加裝電梯12.9萬部,增設停車位340多萬個、養老托育等社區服務設施6.4萬個;打造“口袋公園”1.8萬多個、城市綠道2.5萬公里。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