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0月22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10月21日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新聞發布會,系統介紹廣州未來產業發展現狀及相關政策措施。會上,廣州市委金融辦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俞薇就廣州金融系統如何發揮科技金融賦能未來產業發展的舉措與成效,向媒體進行詳細解讀。
俞薇表示,布局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也是金融服務的新要求、新賽道和新場景。廣州正積極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資源向未來產業精準集聚,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廣州市委金融辦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俞薇(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強化政策引領,筑牢科技金融制度根基
俞薇指出,政策先行是科技金融賦能未來產業的重要保障。今年7月,廣州市委金融辦聯合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等11個部門,共同出臺《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廣州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4方面20條舉措,搭建涵蓋信貸、風投、保險、跨境融資等的全鏈條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系統性政策支持。
9月,廣州進一步優化政策供給,印發《廣州市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管理辦法》。將原有的市科技信貸等三項風險補償政策,整合為全市統一的信貸風險補償體系,并對投向未來產業等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在基礎補償比例上額外提高15個百分點,激勵銀行更積極服務未來產業。
推行“益企共贏計劃”,破解初創企業融資難題
針對未來產業初創期企業普遍面臨的抵押資產不足、融資渠道狹窄等問題,廣州于今年4月創新啟動“益企共贏計劃”。該計劃引導銀企雙方按照市場化原則,簽署一對一中長期合作協議。
在合作模式上,主辦銀行組建專業綜合評估團隊,結合企業技術實力與市場前景,在企業發展初期便提供更高授信額度與更優惠利率,并聯動股權投資、擔保、保險、融資租賃等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融智”綜合服務。企業成長壯大后,則在貸款、結算、發債等業務中優先選擇主辦銀行合作,實現銀企互利共贏。
同時,廣州還積極探索“認股權”合作模式,讓企業既能當期享受低成本融資,又能遠期與銀行共享成長收益,進一步增強合作粘性。截至目前,廣發銀行、廣州銀行、廣州農商銀行三家試點銀行已累計簽約企業超640戶,簽約金額超260億元,儲備企業超3000戶,服務領域主要聚焦“12218”戰略性產業與未來產業。各試點銀行還結合自身優勢推出特色服務:廣發銀行打造“益企”系列產品矩陣,聯合市再擔開展“批量擔保”并聯動股權投資;廣州銀行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推出“廣科貸”系列產品;廣州農商銀行創新將“研發投入”納入授信額度測算,助力企業從技術攻關階段平穩邁向規模化發展。
搭建股權融資平臺,促進資本與產業高效對接
俞薇表示,廣州市持續優化風投創投生態,推動科技創新母基金、天使母基金、AIC股權投資基金等重點基金落地和投資。目前,全市已落地10支AIC基金,此外共有私募基金公司760家,私募基金產品4897只,管理規模約5300億元。例如,廣州金控集團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以“直投+子基金”模式打造“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廣州金控基金已投資64個項目,超40億元,涵蓋“12218”里的6個未來產業。
此外,為促進資本與產業對接,廣州與深交所合作上線廣州市資本市場融資對接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提升產融對接效率。平臺已匯聚超800家重點企業,從行業賽道、股權結構等維度為企業精準畫像,向全國投資機構展示廣州企業特色與融資需求。線下常態化組織產融對接活動,2024年以來已舉辦29期,服務企業145家,平均每場活動有超30家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參與。
助力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加速未來產業企業上市進程
推動未來產業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廣州實施“領頭羊”助力產業領跑行動計劃,將未來產業企業上市培育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建立上市后備企業庫與專業服務機構庫,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上市服務。
俞薇在發布會上特別提示,如有未來產業企業存在股權融資需求,可通過廣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網,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對接服務平臺注冊并發布需求,獲取精準融資對接服務。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