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20日了解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聯合廣東省科學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發現了一處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地質遺跡——金林隕石坑。
研究人員通過實地考察和地質樣品檢測,發現了由強烈沖擊波作用引起的巖石和礦物沖擊變質現象,證實了該坑的星球撞擊起源。這是目前發現的地球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之中的一次最大規模的小天體撞擊事件,該隕石坑也是我國第五個、華南地區首個被科學確證的隕石坑,填補了華南隕石坑研究空白。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與輻射》上。
金林隕石坑坐落于德慶縣金林水鄉旁低山丘陵區一座海拔630米的花崗巖山體上,呈略橢圓碗狀,東北—西南向直徑約900米,西北—東南向約820米,坑深約90米,整體向西南傾斜13度,與山體坡度一致。
經估算,形成該隕石坑的隕石直徑約30米,撞擊速度達15-25千米/秒,最大挖掘深度約60米,與當地風化殼—基巖界面深度吻合。結合當地0.038毫米/年的花崗巖風化速率,及坑內花崗巖碎塊風化較輕的情況,推測撞擊事件發生在全新世早—中期,屬較年輕撞擊構造。
業內學者表示,金林隕石坑的發現,為全球熱帶—亞熱帶強風化區識別古老撞擊構造提供參考,未來或成為地質科普、旅游與科研新熱點。(記者 楊再睿)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