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0月21日消息(記者羅世偉)10月19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興寧市委、興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央廣網廣東頻道協辦的“興寧鴿飛向世界——‘媒體+’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廣州舉行。這場以產業為核、以“媒體+”為媒的盛會,不僅奏響了興寧鴿產業升級的新序曲,更翻開了縣域特色產業借助“媒體+”邁向全球化發展的新篇章。
活動現場,來自多個省份的行業專家和企業領軍者齊聚一堂,共探肉鴿產業發展新趨勢,為興寧打造“中國鴿業之都”注入強勁動力。
當優質種業成為現代農業的“芯片”,肉鴿產業的競爭,也愈發集中在育種創新的高地上。在推進會現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授黃運茂以《良種先行:“興寧鴿”培育驅動全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他指出,推動“興寧鴿”走向全國、飛向世界,關鍵在于以良種為引擎、以科研為支撐、以融合為路徑,筑牢縣域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底座。
黃運茂教授(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從地方特色到產業高地
“興寧鴿”走出獨特發展路徑
“興寧鴿”的崛起,是地方農業向產業化、品牌化躍升的一個生動注腳。
黃運茂介紹,肉鴿產業已成為我國現代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肉鴿出欄量占全球的80%以上,廣東省則以超過全國50%的份額穩居第一。肉鴿繼雞、鴨、鵝之后,已成為我國第四大家禽品種,也是大灣區餐桌上的重要肉類之一,紅燒乳鴿、鹽焗乳鴿等嶺南經典菜品早已走出國門。
在這樣的產業格局下,興寧市憑借地理、氣候和政策優勢,迅速成長為全國矚目的“鴿業重鎮”。2024年,興寧市肉鴿出欄量達5800萬羽,占全省總量的15%,相當于全省每7只鴿子中就有1只來自興寧。全市形成了以陳小鴿等為代表的品牌矩陣,逐步構建起產加銷一體化、品牌化運作的完整體系。
興寧市人民政府積極推動“12221”市場體系建設,探索以“品牌+產業+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增收,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導向和科技賦能,興寧鴿產業實現了從傳統養殖業向現代化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集中度、標準化水平和區域影響力均位居全國前列,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本。
“金綠1號”突破關鍵技術
推動興寧鴿種業自主化
“種業強則產業強。”黃運茂強調,良種是產業競爭的根基,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興寧鴿產業的持續領先,必須以自主種源為支撐。近年來,興寧頭部企業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未雨綢繆的眼光,攜手高校和科研機構,持續深耕鴿種培育領域,啟動了“金綠1號”配套系的研發工作,并取得了關鍵性進展。
“金綠1號”配套系的研發,立足大灣區乳鴿消費市場的需求,確立“早出欄、品質優、中體型”的育種目標。該項目以石岐鴿為核心遺傳素材,導入國外優良鴿種血統,經過系統選育,形成了繁殖性能強、成活率高、肉質優良的優質肉鴿新品系。
黃運茂在會上詳細介紹了這一新品種的技術指標:80周齡種鴿產合格乳鴿19只以上,種蛋受精率達85%以上,育雛期成活率超90%;商品鴿屠宰率達85%,全凈膛率超過64%,18日齡體重達到480克,28日齡體重超過550克;肉質鮮嫩、風味獨特,受到消費者和餐飲市場廣泛好評。
目前,“金綠1號”已進入中試生產階段,并開展國家審定前的第三方性能測定。黃運茂認為,這意味著“興寧鴿”即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肉鴿配套系,這是興寧鴿產業由量變邁向質變的關鍵一步。“一旦實現國家審定,將極大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帶動更多地方建立自主良種體系。”
面向灣區市場需求
繪就現代種業創新新藍圖
展望未來,黃運茂指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深入實施,粵東地區正成為灣區重要的優質食品供應基地。“興寧鴿”作為嶺南特色禽類,具備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品牌優勢,將成為灣區餐飲產業鏈中的優質動物蛋白來源。
他提出,“興寧鴿”種業創新要緊扣“特色、優質、安全”三大方向,打造現代化種業創新體系:
——一是培育適合現代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生產的高性能品種或配套系,提高生產效率與穩定性;
——二是培育符合市場消費升級趨勢、適合分割加工和休閑食品開發的優質肉鴿及蛋鴿品系,推動產業向食品工業延伸;
——三是注重培育抗病力強、環境適應性高的優良鴿種,適應多樣化飼養環境,提升生產安全性與可持續性;
——四是創新分子育種與遺傳改良技術,利用基因標記、基因組選擇等手段提高育種精準度和效率,為我國鴿種改良提供科技支撐。
他強調,“未來的競爭,已經從產量比拼轉向種質創新。唯有掌握核心種源,才能實現從養得多到養得好、賣得遠的跨越。”
黃運茂最后表示,良種是產業振興的起點,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支點。隨著“金綠1號”配套系的成功推進與“興寧鴿”品牌體系的日趨完善,一條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良種驅動為先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正在興寧鋪展開來——這不僅是縣域產業振興的新篇章,更是中國肉鴿種業邁向自主創新的新標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