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9月30日消息(記者張順鵬)炭燒肉脯的咸香、絲筍的脆嫩、青梅制品的酸甜、炒茶的獨特香氣,交織成專屬揭陽的“味道名片”;工藝精良的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工業產品,則憑借實用屬性吸引不少目光……9月28日—30日,“揭陽優品進省直”系列活動在廣東9個省直單位及院校火熱舉行。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由揭陽市政府主辦,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共同承辦。活動不僅讓近200款特色產品走出粵東,更以產銷精準對接的實踐,成為廣東推進“百千萬工程”、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在“媒體+”行動的賦能下,這場跨越粵東與珠三角核心區的互動,正為揭陽特色產業打通上行通道,更探索著區域資源互補、共同發展的新路徑。
“揭陽優品進省直”系列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作為兼具工業實力與農業特色的城市,揭陽的產業根基早已聲名在外。這里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中國紡織服裝基地市”等多張工業領域國家級名片,金屬制品、紡織服裝、塑料制品等工業產品工藝精湛;同時,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在“蕉柑之鄉”“青梅之鄉”“竹筍之鄉”等美譽加持下,埔田竹筍、普寧蕉柑、惠來荔枝等5款農產品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隆江豬腳”“普寧豆干”等傳統美食更是深入人心,5家食品餐飲企業還入選省首批“廣東老字號”。此次參展的企業代表,正是從揭陽眾多優質企業中篩選而出,帶來的產品涵蓋工業精品、有機農產品、傳統美食等多個品類,全方位展現了揭陽產業的多元活力。
“揭陽優品進省直”系列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在活動現場,熱鬧景象隨處可見。午休時段,省直單位的展銷區里,咨詢、選購的人群絡繹不絕。現場品嘗試用的環節,讓大家直觀感受到揭陽產品的品質,“品質好、價格實”成為現場高頻評價。而“購滿分揭陽”電商平臺的線上訂購渠道,更打破了時空限制,讓未能到現場的人也能便捷選購,有效搭建了產銷對接的橋梁。
帶隊的揭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廣新告訴央廣網記者,揭陽市委、市政府對揭品進省直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策劃指導。“生產的價值=市場半徑—生產半徑。生產半徑相對固定,市場半徑越寬廣,則生產的價值越高。天下大事做于細,天下難事做于易,天下萬事做于一,天下成事做于久。組織揭陽名品走進省直機關,是揭陽名品走進大灣區的有力一跳,揭陽將依托大灣區這一踏跳板,進而助力揭陽名品走向全國、全世界。”
“揭陽優品進省直”系列活動現場的特色農產品(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我們此次精心準備了多款優質特色農產品進行展示展銷,現場銷售情況喜人。”揭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文華向記者表示,此次揭陽名優產品走進省直機關,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揭陽優質、美味、實惠的特色農產品,接下來會積極參與和主動策劃更多這樣的活動,推動揭陽名優產品走出揭陽、銷往全省乃至全國、全球。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進程中,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是連接鄉村產業與消費市場的關鍵。近年來,揭陽積極搭建平臺,為本地產品“走出去”牽線搭橋。此次“揭陽優品進省直”活動,便是揭陽推動產銷精準對接的又一次具體實踐。通過將優質產品直接送進省直單位與院校,不僅幫助企業、合作社拓寬了銷售渠道,提升了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也讓更多人近距離了解揭陽、認識揭陽,為揭陽名優產品打響品牌知名度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創新實施“媒體+”行動的背景,則為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與影響力擴散提供了有力支撐。活動前期,各級媒體聯動發力,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預熱,讓更多人提前知曉活動信息;活動期間,媒體對現場盛況、產品特色及背后的產業故事進行深度報道,進一步放大了活動效應,讓揭陽優品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這種“媒體+產銷”的模式,不僅搭建起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更成為推動區域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從田間地頭的新鮮農產品,到車間里的優質工業制品,揭陽優品走進省直單位與院校,既是一次產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區域產業實力的亮相。隨著此類產銷對接活動的持續推進,在“媒體+”的賦能下,揭陽將有更多優質產品走出粵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也為廣東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增添堅實動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