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9月20日消息(記者鄭少純)全運精神進校園,廣播之聲啟新程。9月20日下午,由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新聞廣電宣傳部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廣東頻道組織的“我是全運播音員”總決選在廣州市新兒童活動中心舉行。

活動現場,一批學校憑借出色的活動組織能力獲授“全運廣播站”。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新聞廣電宣傳部副部長林朝暉為獲授“全運廣播站”的學校授牌。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以及廣州應用科技學院代表現場領取榮譽牌匾。

“全運廣播站”授牌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動員+培訓”雙線并舉,大中小學共同奏響“全運之聲”

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馬麗娜告訴央廣網記者,得知“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啟動后,學校便通過班主任例會、校園廣播、班級微信群等渠道動員學生參與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全運會,感受體育的魅力,同時也為有特長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馬麗娜發表獲評“全運廣播站”的感言(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為了護航學子參選,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特地為“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組織了培訓會,邀請專家為學生提供朗誦技巧、賽事解說要點和視頻錄制指導。最終,學校共組織了近50位學生參與活動,學生覆蓋了初高中多個年級。

“這次活動就像一場生動的教育實踐課,讓學生們在參與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馬麗娜說道,“同時,讓學生從旁觀者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和傳播者,用青春之聲賦能全運,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城市榮譽感。”

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同樣為活動鉚足干勁,組織了來自一至六年級的超200名學生報名參加活動。“活動讓很多熱愛體育、同時具有語言藝術功底的同學,有機會參與到賽事中。”龍口西小學德育主任楊彬表示,對報名參加活動的同學,學校語文老師、音樂老師都開展了針對性的指導。

“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報名參加。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教師王海龍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學校非常重視“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在文學與傳媒學院開展專題宣講,鼓勵感興趣的學生積極參與,“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讓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全運廣播站”落子羊城,體育精神“聲”入課堂

獲授“全運廣播站”,對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馬麗娜認為,這一榮譽是對學校“至善智創,跨界育人”理念實踐成效的肯定。

“‘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是一項跨學科的融合實踐,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語言藝術,還需要深入理解體育精神和體育項目。”馬麗娜表示,這與學校“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深度契合,“我們希望通過‘全運廣播站’這個平臺,讓全運精神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體育與語言的魅力。”

馬麗娜表示,獲授“全運廣播站”后,學校計劃在十五運會舉辦期間播報賽事信息,讓學生更加了解全運會與全運精神。

龍口西小學一直致力于培養“身體強健、創造力強盛、責任心強大”的三強少年,這與全運精神不謀而合。“龍口西小學是體育大校,也是體育強校,校長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育教育。”楊彬告訴記者,獲授“全運廣播站”,是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肯定。在楊彬看來,“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堂生動的、具有綜合性的實踐課。

獲授“全運廣播站”,對高校人才培養而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王海龍表示,這是對學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成果及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肯定。“‘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提升了專業能力,也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全運精神。”王海龍表示,學生們在活動中深入理解體育精神、錘煉播音技巧、打磨表達內容,實現了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通過‘全運廣播站’這個平臺,全運精神將在校園中延續,讓更多學生感受到體育與語言的魅力。”

此外,廣東財經大學、廣州市番禺區祈福英語實驗小學和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培正小學等一批學校亦獲授“全運廣播站”。

此次活動的順利舉行,支持機構——《經視宣講小達人》欄目組的幕后工作也十分重要。欄目組積極聯系學校和老師,協調溝通,為這批優秀選手的脫穎而出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欄目主任張小琴表示,能夠為“家門口”的全運會貢獻力量,欄目組感到十分榮幸。

“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也為全運精神的傳播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動中誕生的一批“全運廣播站”,將推動全運精神在校園扎根,讓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體育與語言的魅力。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