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羅世偉)9月20日,“我是全運播音員”訓練營在廣州舉行。活動邀請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知名播音員方亮、蘇揚坐鎮導師團核心,同時力邀朗誦名家史子興、表演藝術家孫洪濤以及資深主播魏冬青組成專家顧問團。五位導師同臺登場,以豐富的經驗與真摯的分享,為成功晉級線下培訓營的選手提供專業指導,幫助他們在舞臺上更精準地傳遞賽事的熱血激情,用飽含溫度的聲音講述動人的體育故事。

現場的第一堂課,從朗誦與播音的區別與聯系講起。廣東省朗誦協會會長史子興導師以文學名篇為例,帶領選手在詩文吟誦中尋找“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真意。他表示,朗誦強調情感的細膩傳遞,體育播音則更注重賽場的即時性與節奏感,但二者都離不開基本功和真情實感。對于仍在成長中的孩子們而言,準備與練習不僅鍛煉了吐字發音和節奏把握,也讓他們在與經典的反復對話中收獲滋養。

史子興導師授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史子興表示:“‘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讓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進來,更廣泛地傳播全運會精神。尤其是來自大灣區的孩子們,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其中,這是非常寶貴的。”他還談到,語言藝術的學習不僅是賽場上的鍛煉,“很多孩子在準備和背誦過程中接觸了大量經典詩歌和散文,這是對他們語言素養的提升,也是伴隨文學成長的過程。即便他們今后不一定從事播音主持,但這份熱愛和積累一定會受益終身。”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如何讓聲音真正打動人心?一級演員,影視劇制片人孫洪濤導師從影視表演切入,強調自信與生動是打動觀眾的關鍵。他表示,自信來自對內容的熟悉與理解,而不僅是機械的記憶。當把播報當成“自己的事”,便能自然獲得主人翁的主動心態。語言的生動之處在于畫面感與故事性,他鼓勵大家通過手勢、姿態、語速變化,讓表達更具生命力。現場不少孩子在他的帶動下放開聲音,舞臺氣氛逐漸熱烈。

孫洪濤導師授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采訪中,孫洪濤談到自身演藝經驗:“演員是在規定情境中通過角色語言來表達臺詞,和播音主持兩者門類不同。但無論是播音還是表演,關鍵都是要自信而生動,這樣語言才更有魅力。”

播音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首席播音員魏冬青導師則將目光放在專業規范。她向選手介紹播音語言的六大特質——規范性、莊重性、主動性、時代感、分寸感、親切感,并結合主持案例進行示范。她提到,全運會是國家級盛會,播音員既要準確傳達信息,又要在聲音中體現莊重與儀式感,這不僅關乎個人表達,也關乎賽事形象。

魏冬青導師授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全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展現國家形象和文化精神的舞臺。播音員要通過聲音傳遞體育的激情,同時也要把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和活力展現給全國觀眾。這樣的傳播,是賽事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你站在舞臺上,希望你能把全運會的口號和精神融入每一次發聲,用真誠、莊重、專業的表達去打動觀眾。”魏冬青說。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主持人蘇揚則引導選手以五種形式誦讀《陋室銘》。有人選擇激情演講,有人嘗試城市推介,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古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蘇揚在點評時表示,要注意讓情感自然流露,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蘇揚導師授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接受采訪時,蘇揚感慨道:“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是全國人民的盛會,落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著特別的意義。‘我是全運播音員’讓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甚至更小的孩子參與進來,把體育精神的烙印深深打在他們心里。這不僅是為賽事輸送人才,更是給孩子們一個成長機會。當他們長大后,一定會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看成比賽,而是在‘激情’和‘聲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心動時刻。”

作為壓軸出場的導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音指導、央廣《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主播方亮,將話題視角拓展至更宏觀維度。他以中國體育解說藝術發展為核心線索,串聯起老一輩播音員激情四溢的女排賽事解說、重大開幕式上莊嚴肅穆的播報場景,以及當下富有詩意的表達風格,清晰梳理出這一領域的演進路徑。

方亮明確指出,播音員需依據不同場景靈活調整語言風格。無論是面向全球、展現國際視野的奧運賽事解說,還是觸動全民情感、引發廣泛共鳴的全運會播報,都對從業者提出了雙重要求:一方面要具備扎實的政治素養,確保內容導向準確;另一方面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表達更具內涵。

在分享環節,方亮特別提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全運記憶。從當年在賽場上拼搏的運動健兒,到如今肩負榮譽的國家英雄,這些人物的成長軌跡生動證明,體育精神能夠貫穿個體一生,成為激勵人們持續奮斗的強大動力。

基于此,他向青年選手提出殷切寄語:不僅要刻苦錘煉業務基本功,提升專業能力,更要讓自己的聲音承載起文化厚度與情感溫度,通過有力量、有深度的講述,與時代同頻共振,引發廣泛的情感共鳴。

方亮導師授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接受采訪時,方亮對“我是全運播音員”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這不僅是一場聲音與時代的深度對話,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實踐。它成功讓體育賽事突破競技層面的局限,成為展現粵港澳大灣區蓬勃向上精神風貌、傳遞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同時,方亮也肯定了活動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活動有效激發了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識,他們用聲音深情講述灣區故事,熱情傳遞全運夢想,成為‘全民全運’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文明交流互鑒的小使者。這正是新時代青少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體現,展現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訓練營現場,來自中山大學的大一學生陳佳宇接受了記者采訪。對于這次訓練營的經歷,他直言收獲頗豐。“訓練營讓我認識到,聲音不僅是一種表達工具,更能傳遞真情實感,去打動人心。通過不同環節的磨煉,我學會了如何調整心態,讓表達更自信、更有力量。能夠聽到五位老師的分享,本身就是一份收獲。”

從詩意朗誦到舞臺經驗,從規范要求到心動瞬間,再到深度敘事,五位導師的授課讓總決選不僅是一場聲音角逐,更成為一次思想與藝術的雙重熏陶。年輕的選手們在舞臺上汲取經驗,也在心中點燃夢想。隨著十五運的臨近,這群“全運播音員”帶著熱情與成長,為盛會注入別樣的青春力量。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