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明確,實施六大工程,打造“一網、一庫、一平臺、一能力、一體系”五大核心能力,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形成現代化服務保障新格局。如今,基礎測繪已從“支撐服務”轉向“要素保障”,測繪地理信息作為戰略性數據資源,深度融入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

以下是“十四五”期間,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主要成果:

一、核心能力躍升,測繪體系新筑

一網:統籌建設全省時空位置服務“一張網”,基準站點達575座(框架站294座),數量全國領先。率先開展“互聯網+”服務、深度基準在線應用、北斗導航定位公共服務,彰顯“廣東精度”,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筑牢根基。

一庫:打造陸海統籌、二三維融合的時空數據庫,實現多類遙感影像定期更新,構建“地上地下、陸海一體、立體三維”數據庫,為數字廣東與智慧自然資源建設提供三維空間支撐。

0.2米航空影像五年一更新

一平臺:構建全場景式平臺服務機制。“天地圖·廣東”用戶破10萬名,連續六年獲全國“五星”最高評價;“粵政圖”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數據共享,領跑全國各省;測繪地理信息監管與服務系統實現一站式模式,強化行業管理效能與深化“多測合一”改革,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一能力:打造高效測繪保障能力。圍繞北斗定位基準服務、公共地圖保障、應急測繪保障等,建設時空信息基礎設施與高效裝備,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構建“省帶市、市促縣”三級聯動機制,形成“院校教育+企業實訓+繼續教育”全鏈條生態,推動全省測繪裝備、技術、人才規模與質量雙提升。

開展南嶺國家公園(擬建)重點區域外業航空攝影工作

一體系:打造測繪技術支撐體系。測繪地理信息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信息化、審批監管等業務深度融合,“一張地理底圖、一套測繪基準”全面應用。測繪產品服務隨著遙感影像、綜合感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智能化測繪初現端倪,支撐體系從自然資源向各領域逐步拓展。

二、賦能百行千業,服務發展大局

支撐國家戰略:服務139個省級重點項目、31個海洋項目,編制全省1178個鄉鎮、約2萬個行政村的基礎地圖延展服務到基層,支持國土空間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提供地理空間信息支撐。

助力政府決策:“粵政圖”累計發布地理空間數據服務842個,為237個單位467個應用系統提供統一基礎底圖,累計地圖訪問量近27億次,占服務調用量超96%,形成覆蓋全省、縱深到底的政務地理信息服務網絡,支撐政府精準管理與智能化決策。

融入資源管理:支持17個省級自然資源業務系統,服務30余項政務審批事項,搭建高性能測繪地理信息AI算力集群,全面支持自然資源立體化的高效管理。

助推新質生產力:出臺16條措施,支持數字低空底座與低空智聯網絡構建,促進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累計開放測試道路1639條、約4000公里,我省7家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取得測繪資質,助推智能網聯汽車新業態發展。

增進民生福祉:北斗導航定位服務響應約4億次/年,優化公共地圖服務,持續完善應急測繪體系,創新數字化文化服務,服務南粵文化有效傳承傳播。

三、展望未來,再啟新程

站在“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將持續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奮力打造基礎測繪高質量發展的“廣東樣板”。(來源: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編輯:張順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