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梅州9月24日消息(記者鄭少純)豐收畫卷鴿添彩。9月23日是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央廣網特別組織的中國農民豐收節直播節目——“央廣原鄉行·金秋繪豐收”走進了廣東梅州興寧市。興寧市市長趙超文在直播中介紹了興寧鴿的產業騰飛之路,通過鏡頭帶領全國觀眾了解興寧鴿的“出圈”之路。
趙超文在直播中介紹興寧鴿的“出圈”路(央廣網發 圖片來自直播)
為傳統養殖插上“數字翅膀”
作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興寧鴿”的產業騰飛之路,從養殖端啟航。過去,興寧的養鴿產業主要依賴傳統方式,養殖戶“靠天養鴿”,養殖效率和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如今,興寧鴿養殖實現了智能化轉型。
據趙超文介紹,近年來,興寧引入了不少智能設備,例如搭建了智能控制系統、安裝了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引入了機器人來自動投喂飼料,實現了遠程管理,“等于是給養殖業插上了‘數字翅膀’。”
“以前一名農戶只能同時養殖1000對種鴿,插上了‘數字翅膀’以后,一名農戶可以同時養殖3000對種鴿,極大增加了農戶的經濟產出效益。”趙超文舉例說明了興寧“智慧養鴿”的成效。
數據顯示,2024年,興寧肉鴿年出欄量達到5750萬羽,占梅州市的70%、全省的15%、全國的9%。這意味著,在廣東,人們每吃7只鴿子,就有1只來自興寧。
為產業發展打造“騰飛之路”
以打造“中國鴿業之都”為目標,近年來,興寧出臺《興寧鴿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年)》等政策文件,重點推進“十大工程”,建設“六個高地”(產業人才高地、市場高地、生產高地、文旅高地、種鴿孵化高地、智慧大腦高地)。“我們不只是把鴿子養大,還要把產業鏈做全,從種鴿孵化、規模養殖,到加工銷售、品牌打造,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閉環。”趙超文表示,興寧鴿產業的成功不僅在于養殖環節的智能化,更在于全產業鏈的布局。
如今,興寧已經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肉鴿屠宰食品加工基地,在關鍵技術如冰鮮保鮮、預制菜加工、休閑食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發出鹽焗乳鴿、醬香乳鴿等風味產品及預制菜,其中 “陳小鴿” 等品牌產品廣受市場歡迎。
據趙超文介紹,興寧還通過“12221”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擦亮興寧鴿區域公用品牌,加速興寧鴿“出圈”。例如,讓興寧鴿“食在廣東 鴿出興寧”等宣傳語登上廣州塔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地標大屏幕、舉辦廣東省“百縣千碗”暨興寧鴿美食大賽、與餐飲和旅游行業合作等,拓寬了消費場景。同時,積極參與“媒體+”助農行動,借助“辛選”“與輝同行”等媒體直播力量提升品牌影響力,讓興寧鴿“飛得更遠、賣得更火”。
養好鴿、做好鴿、賣好鴿,“興寧鴿”的“出圈”之路是科技賦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我們就是想通過這一只‘小鴿子’,真正帶動一個‘大產業’,助力‘百千萬工程’,講好興寧富民強縣的故事。”趙超文在直播中表達了加快興寧鴿產業發展的愿景,同時向全國觀眾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前來興寧旅游,看興寧美景,品興寧好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