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0月19日消息(記者張順鵬)香溢云山,智淌珠水。10月19日,“興寧鴿飛向世界——‘媒體+’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廣東區域協作消費幫扶產品交易中心舉行。這場以產業為核、以“媒體+”為媒的盛會,不僅奏響了興寧鴿產業升級的新序曲,更翻開了縣域特色產業借助“媒體+”邁向全球化發展的新篇章。

活動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興寧市委、興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央廣網廣東頻道協辦。活動旨在通過“媒體+”的創新模式,深度挖掘興寧鴿的文化底蘊,打響區域特色品牌,繁榮產業經濟生態,全力構建興寧鴿產業“六個高地”發展新格局。

活動現場,來自多個省份的行業專家和企業領軍者齊聚一堂,共探肉鴿產業發展新趨勢,全方位展現興寧鴿產業在現代化、品牌化、國際化領域的亮眼成果,并現場落地多個合作項目,為興寧打造“中國鴿業之都”注入強勁動力。

推進會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興寧邀請大家擔任產業顧問與招商大使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與扎實的產業根基,興寧將小肉鴿培育成具備百億級潛力的大產業。2024年,興寧鴿產值突破29億元,占梅州市肉鴿產業總量的七成以上,直接帶動1萬多戶農民增收致富,更輻射飼料加工、物流運輸、餐飲文旅等關聯產業,形成“一鴿牽出百業興”的良性發展態勢。

興寧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趙超文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興寧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趙超文在致辭中表示:“小鴿子,大夢想。今天,我們共同見證多項重磅簽約與合作啟動:從粵桂黔產業協作,到種禽質量檢測合作;從金綠公司與廣州酒家、椰林品牌的強強聯手,到‘陳小鴿’與‘周黑鴨’聯名產品發布;從10位專家的主旨分享,到‘媒體+’合作矩陣正式啟動,再到興寧鴿IP形象首次亮相……這一切,都是我們推動興寧鴿從產品走向產業、從地方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堅實步伐。”

趙超文對興寧鴿產業發展作了展望:“這些合作與創新,必定如點點星光,照亮興寧鴿產業發展的未來之路,有效助力我們打造‘六個高地’,在3年內培育1—2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5年內打造國家級肉鴿產業園、實現全產業鏈產值50億元,走出一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圍之路。”

趙超文在致辭中誠摯地發出邀請:“邀請與會的各位擔任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顧問,為我們出謀獻策;擔任興寧鴿產業高地建設的招商大使,為我們鼓與呼,為我們招引組織產業要素,以要素聚集,實現產業高地建設。”

“三、五年后,興寧鴿的無形與有形資產比例會是多少?”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東在致辭中以挪威三文魚發展進程為案例,指出挪威三文魚,在1972年僅5戶養殖、年產量僅45噸,到如今成為“國魚”“國際魚”,建議興寧研究借鑒挪威三文魚發展的邏輯規律。

同時,陳東與大家分享“1975年標普世界500強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為17%,到2022年躍升至90%”這組數據,建議興寧在鴿產業發展中,把握無形與有形資產的價值實現路徑,實現“有與無”雙輪齊驅。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東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對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陳東建議:“第一,生產與市場兩手抓,把市場挺在生產前面。在于可生產什么?怎么生產?更在于市場需要什么?怎么抵達市場?第二,建設產業高地,聚集產業要素。第三,以‘媒體+’賦能鴿產業,在物質價值基礎上,創造品牌價值、文化價值、情緒價值,建設鴿產業無形資產高地。”

“媒體+”賦能產業 講好興寧鴿品牌故事

“媒體+”作為創新發展模式,正以獨特優勢為興寧鴿產業注入活力,通過政策落地與實踐行動,推動產業從“流量爆款”向“產業長青”跨越。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陳曉建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陳曉建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為進一步深入融合、加力助推“百千萬工程”,6月19日,省委宣傳部會同省委農辦共同制定印發了全國首個省級層面的“媒體+”助力鄉村振興的政策性文件——《“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深刻把握“媒體+”作為產業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核心驅動力的功能定位,發揮其在共識構建、要素整合、品牌打造、價值提升、生態塑造等方面連接、賦能和增值的作用,重構產業發展的價值鏈和商業模式,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全新的動力。

陳曉建指出,興寧鴿作為梅州特色農業的亮麗名片,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產業發展優勢。“媒體+”行動開展以來,興寧鴿產業呈現加速突破發展的勢頭。借此次活動的契機,陳曉建圍繞“豐富興寧鴿產業生態”“彰顯興寧鴿社會價值”“挖掘興寧鴿文化內涵”,對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希望與建議。

“興寧鴿不僅僅是一種食材,更承載著客家人勤勞智慧、勇于開拓的文化精神,連接著人們對鄉土的美好記憶和深厚的情感。要深入挖掘、系統梳理興寧鴿養殖的歷史、傳統的技藝、民俗的風情,通過生動鮮活、形式多樣的新聞報道、文藝作品、文化活動,展現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屬性,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立差異化的優勢,讓其從一個地理標志產品,升華為一種承載客家歷史、凝聚族群精神、寄托鄉愁情感的文化符號,為推動嶺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貢獻力量。”陳曉建表示。

“媒體+”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正式啟動(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為全面落實《“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興寧市支持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興寧市計劃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新興媒體、融媒平臺在促產業發展、塑品牌形象、拓市場渠道中的重要作用,為打造“中國鴿業之都”提供輿論支撐和流量保障。

本次活動上,“媒體+”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正式啟動,由央廣網、南方農村報、羊城晚報、南方財經等共同作為支持單位,為產業傳播提供全媒體支撐,助力興寧鴿品牌聲量持續擴大。

專家多維度獻策 繪就“六個高地”建設路徑

活動圍繞興寧鴿產業“六個高地”建設目標,聚焦種業振興、標準化養殖、深加工、文旅融合、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等重點方向,邀請全國行業專家帶來多維度主旨分享,為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指引與前沿思路。

浙江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以《鴿產業科技進步在廣東省的特殊意義》為題,從基因圖譜繪制到田間育種實踐,系統解析科技如何為鴿種業賦能,為興寧鴿品種改良與性能提升提供技術方向。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侯卓成圍繞《肉鴿育種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思考》,結合市場需求變化,解讀肉鴿品種選育的市場導向。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春暉以《科技創新賦能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指出標準化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基石,為興寧鴿預制菜加工產業升級提供方法論。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授黃運茂以《良種先行:“興寧鴿”培育驅動全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團隊在興寧建立省級肉鴿育種中心、成功培育“興寧灰鴿”新品種的實踐經驗,強調良種對全產業鏈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輕工食品學院院長曾曉房以《肉鴿營養,不是那么簡單》為題,從生鮮產品到預制菜,從保健食品到生物材料,全方位展現鴿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潛力,拓寬興寧鴿產業的價值空間。

農業保險專家,中華財險廣東分公司鄉村振興部、農村保險事業部副總經理馮庭松以《強化產業韌性:保險如何成為鴿子產業鏈的“穩定器”與“加速器”》為題,分析農業保險在鴿養殖、加工、銷售全鏈條中的風險保障作用,為提升興寧鴿產業抗風險能力提供解決方案。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結合興寧鴿產業實際,帶來《2025年中國預制菜產業新洞察》,從消費趨勢、資本動態到市場競爭格局,為興寧鴿預制菜產業找準發展定位,打開產業升級新視角。

廣東漫云物聯科技董事長陳志波圍繞《AI+賦能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進行分享,提出AI不僅是產業工具,更是變革催化劑——從智能養殖監測到精準市場營銷,AI正重塑鴿產業的每一個環節,為興寧鴿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路徑參考。

來自南方財經的喻淑琴分享了《“媒體+”廣東年菜出海記》的實戰經驗,結合興寧鴿產業特點提出出海建議,為興寧鴿從“國內熱銷”走向“全球市場”指方向。

南方農村報總經理張璐以《“媒體+”助力興寧鴿產業發展》為題,強調媒體不僅是信息傳遞者,更是產業推動者——通過內容傳播、資源鏈接、品牌塑造,“媒體+”將持續為興寧鴿產業注入發展動能。

跨區域攜手合作 織就產業發展新網絡

本次推進會搭建起政府、企業、專家、媒體多方聯動的交流平臺,以合作簽約為紐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資源精準對接,助力興寧鴿產業實現集聚發展與鏈條延伸。

東西部鴿產業高質量發展協作簽約(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區域協作促進處的指導下,廣西肉鴿行業協會與興寧市肉鴿行業協會率先簽約,開啟東西部鴿產業跨區域深度協作新模式。雙方將整合東部地區的技術、市場優勢與西部地區的養殖資源、成本潛力,聚焦“四個共享”,以資源互補推動鴿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助力興寧鴿產業“人才高地”建設,興寧市餐飲協會與廣州市大鴿飯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達成深度合作。雙方依托興寧鴿產業基礎和大鴿飯的粵菜經驗,通過“產業基地+餐飲終端”聯合培訓,傳授鴿肉處理、粵菜鴿品做法、餐飲運營等實用技能,培養適配興寧鴿產業和餐飲市場的人才。

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四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作為廣東省肉鴿產業龍頭企業,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與農業農村部家禽品質檢驗測試中心(揚州)、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廣州椰林餐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從品種優化、品質檢測、品牌推廣到產品創新,全方位為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興寧市農業農村局與廣州領鮮集團合作簽約(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興寧市農業農村局與廣州領鮮集團攜手簽約,錨定“百千萬工程”與鄉村振興目標,依托興寧成熟的農特產品供應鏈基礎,聚焦“興寧鴿”等特色農產品,打通從養殖基地到市場終端的高效流通通道。雙方將借助廣州領鮮集團的渠道優勢拓寬銷路,深化“產地+龍頭”聯動模式,全面推動農產品上行與產業提質。

為適配快節奏生活與年輕化消費需求,興寧鴿代表品牌“陳小鴿”與周黑鴨跨界合作,共同研發即開即食的休閑零食產品,并在此次活動上正式發布。借助周黑鴨的全渠道布局與年輕化運營經驗,興寧地域特色食材成功融入現代消費場景,加速走向全國市場。

興寧鴿IP形象發布 引領興寧鴿飛向世界

興寧鴿IP形象正式發布,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記者了解到,廣東財經大學設計團隊為興寧量身打造興寧鴿IP形象——由鴿興興、鴿寧寧、鴿團團組成的“興寧三寶”家庭。IP形象緊扣興寧地域特質與產業需求,以創新設計語言鏈接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不僅成為“興寧鴿”的全新視覺符號,更將為地域品牌傳播、產業升級帶來新活力。

興寧鴿IP形象正式發布(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活動上,梅州市政府副市長胡學冬,廣東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劉祖華,興寧市委書記羅達祥,興寧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超文共同登臺發布興寧鴿IP形象。帶著興寧的匠心與風味,“鴿興興、鴿寧寧、鴿團團”將承載著讓興寧鴿飛出本地、讓客家味道香飄萬里的夢想,持續講好興寧產業騰飛、鄉村振興的溫暖故事。

在數字經濟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當下,“媒體+”憑借連接資源、賦能產業、提升價值的獨特優勢,成為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興寧鴿產業緊抓這一機遇,以“媒體+”為重要抓手,實現了從傳統養殖模式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華麗轉型,為全國地方特色產業升級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興寧方案”。

從種業創新到市場拓展,從生產升級到品牌塑造,從國內協作到國際布局,此次推進會全方位梳理了興寧鴿產業的發展脈絡,凝聚了各方智慧與力量。在“媒體+”的持續賦能下,在政府、企業、專家、媒體的協同努力下,興寧鴿產業必將突破發展邊界,實現“從嶺南走向全國,從中國飛向世界”的美好愿景,成為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為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貢獻更多“興寧力量”。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