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姜、去泥、剪切、裝筐……10月15日,在河北保定順平縣高于鋪鎮西亭鄉村瑞農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生姜種植基地,一堆堆色澤金黃的新鮮生姜擺滿田間地頭,種植戶和工人們正忙著采收。
剛刨出的新鮮生姜(趙瑞 攝)
西亭鄉村氣候適宜,土壤疏松、透氣性好,富含天然硒元素,非常適合種植生姜,當地村民種植生姜由來已久。按照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西亭鄉村聯合周邊10多個村成立了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發展生姜種植。
“今年合作社共種植生姜150畝,預計畝產量在13000斤左右。”合作社負責人許鵬介紹,基地采用地膜覆蓋、滴灌、機械耕作等先進種植技術,從栽種、覆膜、施肥等多個環節科學管理、精心管護,采用無公害模式,施用生物有機肥防止病菌發生,產出的生姜個大皮薄、絲少肉細,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
目前,該合作社的生姜除了銷往唐山、山東等地,還通過山東的港口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走向國際市場。2023年,在產業扶持政策的引導下,合作社還建成了生姜保鮮冷藏庫,進一步延長生姜的銷售周期。
西亭鄉村生姜種植基地(趙瑞 攝)
據悉,順平縣富硒土地面積達11萬畝。立足豐富的富硒資源,順平縣依托國內知名專家團隊技術優勢和國家級平臺優勢,成立富硒功能農業產業工作室,構建富硒標準化生產體系,打造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林果基地,發展了富硒生姜、玉米、谷子、草莓等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趙端)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