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第二屆吉日癸巳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開幕式,在河北省贊皇縣嶂石巖景區舉行。

贊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第一批“千年古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建縣稱贊皇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贊皇境內有山名“巑”,相傳周穆王在巑山一帶討伐少數民族部落犬戎,于癸巳日出兵得勝,在壇山巖石刻下了“吉日癸巳”四個大字,留下被譽為“中華第一石刻”的吉日癸巳石刻,其中蘊含著“敢與天爭”的文化精神,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該石刻現藏于嶂石巖景區的槐泉寺內,成為贊皇縣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象征。

展覽現場(王曉麗 攝)

為傳承文化根脈,擴大吉日癸巳石刻的影響力,提升縣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贊皇縣舉辦第二屆吉日癸巳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據了解,此次活動分為作品展和研討會兩項內容,共征集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品3442件,參賽作品匯集了楷書、隸書、行書等6種書體,諸體兼備,風貌多姿。此次入展的100件作品,經由省內書法名家組成的評委會嚴格評審,突出藝術性與學術性的統一,體現了守正創新的至高追求。展出作品或奇崛多姿,或中正沖和,或典雅清逸,或樸茂自然,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據悉,此次入選作品將在嶂石巖淮泉驛站展覽6天,免費對公眾開放。

展覽現場(王曉麗 攝)

展覽現場(劉世偉 攝)

在刻石研討會環節,贊皇縣邀請到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榮寶齋書法院、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河北省書法協會等單位的業內學者專家。專家們圍繞吉日癸巳刻石的文化內涵、歷史地位,以及書法篆刻藝術的創新發展等內容進行研討,觀點鮮明,見解獨特,肯定了吉日癸巳刻石的文藝內涵與歷史價值,為書法篆刻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的創作方向。第二屆吉日癸巳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深入挖掘吉日癸巳刻石的文化內涵,是推動書法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贊皇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產業繁榮發展的有益探索。

頒獎現場(劉世偉 攝)

活動現場,與會專家為獲獎代表頒發榮譽證書,來自河北美術學院的獲獎教師劉勛表示:“吉日癸巳杯書法盛事以展覽的形式,來傳遞藝術之美、書寫時代華章。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將不斷努力提高自身藝術創作水平,攜手廣大書法愛好者,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豐厚資源,擦亮吉日癸巳書法‘金名片’。”

近年來,贊皇縣積極響應省市號召,依托文旅資源優勢,引進青旅(北京)規劃院等多家專業團隊規劃指導,全力打造京津冀休閑度假首選地。嶂石巖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總投資9.7億元的槐河沿岸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建設成效突出,總投資2.2億元建設的大凡營地、向云端、四季湖光、天臺湖垂釣基地、觀瀾槐河露營地等5個露營地精彩呈現,魔毯滑道、凍凌冰瀑等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日益豐富,王落民宿、栗椿別苑等特色民宿加快打造,美麗贊皇的萬千風姿已全面鋪開。(王曉麗 劉世偉)

編輯:王偉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