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產業興旺是激活農村內生動力的核心基石。首衡作為京津冀區域農產品流通的巨擘,正以前瞻性的實踐,深刻詮釋著這一時代命題。

它早已超越了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中間商”的單一角色,通過構建一個集市場牽引、標準制定、科技賦能和人才孵化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態系統,將自身鍛造為連接城鄉、賦能產業、帶動共富的強大引擎,一幅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圖景正由此展開。

構筑“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新生態

首衡始終根植于對傳統農業流通模式的顛覆性重構,其“市場+基地+農戶”模式,如同一條堅實的產業鏈條,將分散的小農生產與龐大的城市消費市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穩定、高效且可預測的產業生態系統。

首衡高碑店市場航拍圖 (首衡集團供圖)

這一模式的影響力是全國性的。首衡的市場網絡已經深度鏈接了遍布全國2000多個縣市的近600萬畝的優質種植基地,產業鏈的末端直接關系著近310萬農戶的生計與福祉。這種廣闊的覆蓋面,使得首衡不僅是一個交易平臺,更是一個全國性的農業資源調度中心。而在河北高碑店,首衡集團直接帶動了省內超過200萬畝農業基地的規模化發展,累計幫助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超過400萬噸,為河北農業的提質增效注入了強勁動力。

更重要的是,首衡的賦能并非停留在宏觀層面,而是深入到對農民個體的直接扶持。為了降低農民進入大市場的門檻,首衡專門開辟了1800多平方米的助農專區,允許本地農民在此免費銷售自產的農產品,免除他們的攤位租賃費用,讓每一份辛勞都能直接轉化為收入。

同時,在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首衡集團與保定地區9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為其設立了永久性的免費銷售區。截至目前,已成功幫助這些地區銷售了近200萬噸的特色農產品,讓昔日的山貨變成了農民手中的“金蛋”。

為了打破信息壁壘,解決農產品售賣難問題,首衡更是將產銷對接常態化、機制化。首衡每年會組織數百場規模不一的產銷對接會,積極邀請全國各地的大型采購商、連鎖超市、電商平臺深入產地,與農民面對面洽談。僅京津冀蔬菜產銷對接大會這一項品牌活動,就已成功為260萬噸河北蔬菜找到了穩定的銷路,為無數農戶鎖定了預期收益。

從田間到云端的數字化變革

如果說“市場+基地+農戶”模式構建了首衡賦能鄉村振興的“骨架”,那么科技賦能與標準引領則是其奔跑的“雙翼”。首衡利用巨大的市場樞紐地位,有力地推動著整個農業價值鏈向著更高標準、更高效率的方向邁進。

首衡指揮調度中心(首衡集團供圖)

在標準制定方面,首衡是河北凈菜官方標準制定的核心參與方之一。首衡將市場準入與生產標準緊密掛鉤,倒逼并激勵上游的河北農民和農業合作社,主動采用更嚴格的安全與質量標準進行生產加工。這不僅提升了河北農產品的整體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也讓首都居民的“菜籃子”拎得更安心、更放心。

在科技應用方面,首衡傾力打造農業大數據平臺。該平臺能夠實時監測鏈接的全國近600萬畝基地的土壤溫度、空氣濕度、作物長勢乃至市場價格等關鍵數據。這些海量數據經過分析處理后,會形成精準的種植和銷售指導建議,反饋給上游的農戶。這極大地改變了過去農民跟風種植的盲目狀況,有效規避了因局部市場供需失衡而導致的“菜貴傷民、果賤傷農”的周期性風險。2024年8月,平臺通過數據分析預判到部分蔬菜品類的供應缺口,迅速引導市場從青海、寧夏、甘肅等20多個新興基地組織貨源,不僅平抑了市場物價,也為新產區的農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此外,首衡還將科技的觸角延伸到了流通末端,積極擁抱數字經濟,為傳統農人向新農商轉型鋪路搭橋。首衡發起的京津冀電商精英培訓工程,已經成功培訓了超2400名學員,并從這些學員中孵化出了超過4800家新的電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這一舉措,使得無數農產品通過直播、網店等形式,實現了從“田間”到“云端”的華麗跨越,真正打通了農產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

激活鄉村共富的一池春水

產業的最終目的是人的發展。首衡的實踐,不僅是一部關于產業升級的宏大敘事,更是一曲關于個體命運改變與共同富裕的動人樂章。

高碑店市場,直接帶動了近10萬人的穩定就業,并間接拉動了物流、包裝、餐飲、住宿等配套產業的就業。放眼全國,首衡已提供了超過40萬個就業崗位。這背后,是無數家庭生活水平的實質性提升。據統計,園區周邊鄉鎮的居民,因參與到首衡的產業鏈中,年人均收入普遍增加了8萬至10萬元。在首衡的一個普通分揀或裝卸崗位,旺季時的月收入可輕松達到1.2萬元,是當地平均薪資水平的兩倍以上,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更高收入。

工人正在打包蔬菜(首衡集團供圖)

數據之外,是一個個鮮活的草根創業故事。保定本地人楊永盛,被譽為“草莓大王”,他依托首衡的平臺優勢,建立起了自己年銷售額過億的草莓批發生意。他20多人的核心團隊,全部雇傭本地村民負責財務、物流等關鍵崗位。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組建了一支160多人的專業團隊,常年駐扎在全國各地的草莓主產區,從源頭把控品質,其中一半成員都是他的同鄉。楊永盛的成功,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創業者如何在生態系統內,創造出漣漪式的、高價值的就業帶動效應。

首衡的探索與成就證明,一個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樞紐,其價值遠不止于撮合交易。通過將強大的市場力量與前瞻的產業引導、前沿的科技賦能、深厚的人文關懷相結合,首衡在城鄉之間架起了一座促進資源雙向流動的“金橋”。它一頭緊緊連著首都乃至全國的餐桌,有力保障著城市供應的穩定與安全;另一頭深深扎根于廣袤的田野,有效帶動著數百萬農民的增收與致富。這不僅是對產業興旺最生動的詮釋,更是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一個可感知、可復制、可持續的“首衡方案”。(來源:首衡集團)

編輯:禹云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