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13人入選。至此,全省省級非遺傳承人總數達262人。
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其中,傳統音樂、傳統技藝類項目傳承人占比較高,分別有20人、62人。從全省范圍看,此次新認定的傳承人群覆蓋漢族、黎族、苗族等多個民族,分布于海南14個市縣及4家省級單位。
傳承人是非遺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省旅文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是海南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關鍵成果,進一步充實了非遺的活態傳承力量。
“2023年我們已完成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認定,今年又新增113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正逐步構建起項目儲備、人才培養的階梯式發展格局。”該負責人表示,此次傳承人隊伍的壯大與結構優化,不僅為后續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推薦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筑牢基礎,也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海南非遺保護近年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如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于2024年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數據顯示,目前海南共有32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00多名市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90后”新生代占比逐年攀升。(記者 劉曉惠)
編輯:索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