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發布《關于批準發布9項團體標準的公告》,其中包括由海南醫科大學牽頭制定的海南金邊螞蟥4個國家級團體標準。這標志著海南特色黎醫藥資源——金邊螞蟥在標準化、產業化發展上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發布的海南金邊螞蟥4個國家級團體標準分別為:《海南金邊螞蟥(菲牛蛭)醫用養殖標準》《醫用海南金邊螞蟥(菲牛蛭)活體檢測規范》《黎醫特色海南金邊螞蟥(菲牛蛭)活體外用治療室建設標準》《藥用海南金邊螞蟥(菲牛蛭)養殖操作規范》。

據了解,海南醫科大學于2024年牽頭制定并發布了《黎醫特色海南金邊螞蟥(菲牛蛭)活體外用療法操作規范》。另外,海南醫科大學已完成制定《海南菲牛蛭(海南金邊螞蟥)藥材標準》,該標準目前正在海南省藥監局審核,預計2025年發布。

醫生用海南特色黎醫藥資源——金邊螞蟥為患者治病。

金邊螞蟥(菲牛蛭)原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動物志》中有所記載,以海南為標準采集地。

海南醫科大學通過牽頭上述6項標準的研究制定發布,將金邊螞蟥(菲牛蛭)從田間地頭的野生小蟲子,變成了一種治療關節疼痛、泛血管血栓疾病的獨特藥物,形成“海南金邊螞蟥(菲牛蛭)活體外用+凍干飲片內服”特色醫療模式。

據介紹,該醫療模式專克“老痛堵”,臨床治療老風濕、老寒腿、痛風、老淤血、血脈不通、靜脈曲張,以及筋膜炎、富貴包等疾病,療效確切,為發展黎醫藥、提升中醫藥發揮了積極作用。(記者 黃婷)

編輯:陶淦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