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萬寧市興隆華僑旅游經濟區(以下簡稱“興隆區”)一片曾經“沉睡”的土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挖掘機轟鳴作響,工人們加緊鋪設智能灌溉系統。短短兩個月時間,這片總面積達1000畝的興隆榴蓮王國項目已初具雛形,預計10月底即可開展榴蓮種苗種植。
這里曾是橡膠保護區調整后,整合出來的土地資源,如今在興隆區精準施策下,成功引進了總投資約3億元的榴蓮王國項目。僅土地出租一項,每年就為地方帶來約77萬元的穩定收益,真正讓“沉睡資源”變身“活資本”,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榴蓮王國項目瞄準三產融合,致力于打造集種質資源保護、育苗、智慧種植、加工、文旅于一體的榴蓮全產業鏈綜合體,全面提升榴蓮產業附加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項目土地平整。萬寧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你們現在看到的建設進度,其實只用了兩個月。”海南喜果多興隆產業園董事長蔣巨波感慨道,“能推進得這么快,離不開興隆管委會‘保姆式’的全程跟蹤服務,從前期協調到過程保障,只要遇到問題,政府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解決,這樣的營商環境,讓我們投資興業更有信心、更有底氣。”
今年以來,興隆區曾經低效、閑置的土地資源正被逐一喚醒,化身為產業發展的新沃土。榴蓮王國項目正是興隆區創新機制盤活存量土地、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為解決土地利用率低、用地權屬四至不清、合同管理混亂等歷史遺留問題,興隆區創新工作方法,結合土地利用現狀、空間規劃等數據,充分利用GIS、大江制圖、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打造全區統一的“土地合同管理系統”,摸清可利用的土地“家底”。
“通過這套系統,我們實現了土地數據、合同信息錄入、存儲、查詢、統計分析、更新及共享等全流程功能。”興隆區經濟辦副主任王軍介紹,該系統不僅輔助決策與監管,更通過動態監測推動土地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真正實現“以機器管土地、以數據提效能”。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興隆區專門成立土地資產管理小組,深化農場資產精細化管理。截至今年9月,全區引入發展旅游種植業企業11家,盤活土地資源1800多畝、閑置資產9000多平方米 ,年收入增長約2078萬元。與2024年農場通過土地出租獲得年租金收入約為890.49萬元對比,實現規范化管理后,將達到1001.11萬元,實現12.42%增長。2025年1-9月農場經營收入約4337萬元,同比增幅146%。此外,隨著更多閑置和低效土地被激活,預計每年還可新增租金收入300萬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盤活的土地資源不僅引進了像榴蓮王國這樣的大型農業項目,也為本地特色產業騰出發展空間。
以興隆咖啡為例,在區政府積極協調下,萬寧興隆康力咖啡廠成功獲得一塊新用地,用于建設新廠房、升級生產線,推動企業實現從傳統“小作坊”向“現代化產業”轉型。
“政府對興隆咖啡產業的大力支持和推廣,讓我們有機會以更好的面貌、更先進的技術投入生產,”萬寧興隆康力咖啡廠總經理陳思穎說,“過去廠房空間有限,產能受限。如今有了新地塊建起了新廠房,我們不僅能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初加工水平,還引進了新的精加工設備,新增多條生產線,產能上去了,崗位也增加了,現在我們正在積極招聘新員工。”
“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依托土地管理系統,對全區用地開展全面測繪與數據整合,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其次出臺固定資產處置專項方案,進一步規范資產全流程管理,提升國有資產使用效益;通過調整橡膠保護區、整合零散用地,持續為興隆引入更多優質企業,推動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王軍說道。
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服務機制不斷優化,興隆這片熱土正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吸引力。今年以來,全區土地資源盤活與招商引資工作協同發力,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截至9月底,興隆區新招商落地項目21個,總投資額達21.687億元,發展動能持續匯聚。目前,11個項目已全面開工,8個項目成功落地,2個項目竣工,構建起“謀劃一批、落地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
圍繞“走出去”與“請進來”雙向發力,興隆區先后組織外出招商9次,邀請客商實地考察28次,成功與華住集團海南區、格力高中國集團等8家企業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值得一提的是,促成海南蔚僑投資有限公司以境外匯入資金103萬元(14.4萬美元)打造興隆熱帶花園,實現萬寧使用外資“零”突破。
興隆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創新土地利用機制破題,以營商環境賦能,正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產業熱土”,鋪就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來源:萬寧市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