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節水抗旱,又高產穩產,能節水增收的新型稻備受農戶青睞。如何種好節水稻?黃陂區的種糧大戶積極探索、嘗試。近日,黃陂60余名種糧大戶代表組團前往長江新區孫教村學習交流節水稻種植經驗,爭取早日將優質新米供上市民餐桌。

當日上午十點,種糧大戶們齊聚周鼐的節水稻農田現場,仔細觀察水稻的生長態勢。已經到了水稻成熟收割時節,水稻長勢喜人,預示著今年的豐收。年近80的周鼐正為大家介紹水稻的種植特點、優勢以及關鍵技術要點。

2010年,60多歲的周鼐結束自己的經商生涯,回到家鄉開始自學水稻種植,成為了土地“拾荒者”。14年來,共流轉盤活閑置土地近千畝。今年4月,為了解決旱地種植水稻的難題,到咸寧學習歸來的周鼐大膽選擇種植節水稻新品種,經過細心地培育,喜獲成功,也吸引了黃陂區的種糧大戶前往參觀學習。

參觀結束后,一場氣氛熱烈的學習交流會隨后舉行。會議邀請了相關技術人員講解了節水稻的優勢和適用范圍,用身邊的案例深入淺出分析了種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種糧大戶們也踴躍發言,交流各自的種植心得和困惑。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探討如何在黃陂區更有效地推廣節水稻種植,提升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據介紹,黃陂區正大力推廣水稻新品種種植,共有70余家種糧大戶嘗試節水稻種植,總面積突破7000畝。節水稻種植技術在全區的廣泛運用,將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農業生產水平提高,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黃宣)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