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午后的陽光灑進湖南省隆回縣桃花坪街道小水塘村羅湘北衛生室,來自隔壁大建村的羅先生正在接受村醫羅湘北的中醫小針刀治療。“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了。”羅先生趴在診療床上說,“自從這里開展了小針刀療法,像我這樣的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在家門口就能解決,不用再跑去縣里的醫院,既省時又省力。”
村民在衛生室接受中醫小針刀治療(隆回縣委宣傳部 供圖)
這一便利就醫場景,是隆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問題的生動縮影。曾經,“小病跑斷腿,大病犯愁眉”是不少村民的真實寫照。
如今,隨著“健康隆回”建設的深入推進,該縣通過創新機制、優化服務,推動醫療資源“沉下去”,基層能力“強起來”,努力讓便捷、可及、實惠的健康服務覆蓋城鄉每個角落。
織密健康管理網絡 推動服務進村入戶
隆回依托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深度延伸,在醫共體事務發展中心設立健康隨訪部統籌全局,構建縣、鄉、村三級網格化服務體系,推行“1+1+N”聯合隨訪機制,組建564個健康隨訪團隊,匯聚2364名醫療人員,開展聯合隨訪、分級管理培訓、疑難病例會診轉診。
隆回縣人民醫院下鄉開展義診活動(隆回縣委宣傳部 供圖)
桃花坪街道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區設立便民點(隆回縣委宣傳部 供圖)
其中,180名縣級專家常態化深入基層。縣人民醫院總醫院常態化組織專家團隊下沉鄉鎮,通過義診、教學查房、健康講座等形式,既服務群眾,也為基層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縣中醫醫院駐點周旺鎮中心衛生院分院近一年,便讓該院月門診量從十余人次躍升至200余人次,專業力量有效觸達“最后一公里”。
在桃花坪街道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邀請省級專家,共同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街道社區設立便民點,為廣大群眾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
數字賦能打破壁壘 提升就醫效率
隆回創新構建“云端醫療”模式,依托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組建縣域遠程醫療服務中心,重點為基層衛生院分院提供遠程心電、CT/DR影像診斷支持,形成“鄉級檢查、縣級診斷”模式。
目前,全縣已累計開展遠程診療5萬余人次,大幅減少群眾重復檢查和降低奔波成本。同時,為410個村衛生室統一配備健康體檢一體機,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心電等基礎檢查,健康監測更加便捷。
隆回縣人民醫院金石橋分院醫生在詢問轉診患者情況(隆回縣委宣傳部 供圖)
轉診渠道也日益暢通。隆回開發專用轉診APP,整合健康檔案調閱、智能分診、床位預約等功能,實現線上簽約、問診、一鍵轉診、住院預約、出院隨訪全流程數字化。并建立“1+3+N”轉診管理體系,由總醫院雙向轉診管理辦公室統籌,3家縣直院區負責包片對接,27家基層醫療機構和572家村衛生室承擔現場急救與信息填報,形成“上下聯動、無縫銜接”的轉診鏈條。
深化醫共體建設 協同醫保改革減負
隆回以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核心,同步完善醫保保障體系,全面建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優化居民普通門診報銷待遇,推動從“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轉變,戰略重心逐步從“治療”轉向“預防”。
針對群眾反映的重復檢查問題,縣衛健局、醫保局聯合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截至目前,全縣已互認檢查檢驗結果8283例,累計為患者節約費用約75萬元,就醫流程更高效,群眾負擔切實減輕。
隆回縣中醫醫院骨干醫生駐點鄉鎮衛生院幫扶(隆回縣委宣傳部 供圖)
為持續降低異地就醫的隱性成本,隆回創新實施“上派進修+下派駐點”人才培育模式。今年已下派20名縣級骨干醫生駐點鄉鎮衛生院幫扶,同時選派300余名基層醫務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此舉不僅提升了鄉鎮衛生院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讓群眾就近就醫,減少外出開支,還推動6家中心衛生院開設康復科,實現康復期患者下轉率達50%,有效降低了長期住院費用。
從資源下沉到數字賦能,從體系重構到醫保協同,隆回縣正一步步將醫改紅利轉化為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健康保障,努力筑牢每一位居民家門口安心可靠的“醫”靠。(來源:隆回縣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