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張家界10月22日消息(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王建)在第25個“全民國防教育月”期間,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各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蓬勃開展,從機關單位到田間地頭,從校園課堂到社區軍營,全縣上下凝聚起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強大合力,奏響了一曲動人的時代“交響曲”。

文學朗誦會現場(央廣網發 沈燕 攝)

主題活動與歷史紀念深度融合

慈利縣充分發揮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將主題宣傳與歷史紀念緊密結合,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縣博物館舉辦“文物里的抗戰故事”主題展覽,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物,生動地串聯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讓觀眾在觀賞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

9月30日,慈利縣烈士陵園在烈士紀念日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公祭活動,800余名各界代表齊聚一堂,敬獻花籃、瞻仰紀念碑,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的教育素材,讓烈士們的英勇事跡激勵著后人。

縣文聯舉辦的“吟誦讀溇澧·助力旅發會·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朗誦會,以《紅星照耀中國》《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經典作品,引發了群眾的深切共鳴,強化了文化認同與歷史記憶的緊密關聯。

教育體系與課程創新雙軌推進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慈利縣始終將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持續推進教育體系與課程創新雙軌并進,打造貫穿小學至高中“全學段+立體化”的育人模式。

9月24日,慈利縣第一完全小學報告廳內,孩子們用鏗鏘有力的誓言“請黨放心,強軍有我!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縣教育局將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內容,根據《高中階段學校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全縣5780余名高一新生完成不少于7天的軍事訓練,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特色主題實踐活動。主題教育月期間,全縣49所學校共開展60余次活動,受教育師生達73048人次,形成“課程+實踐”的立體化育人模式,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的熱情,為未來社會建設培育了堅實后備力量。

社會宣傳與全民參與多元覆蓋

主題宣傳不僅要“進校園”,更要“入民心”。慈利縣堅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拓展宣傳渠道,構建“線上+線下”全覆蓋的社會化宣傳網絡,讓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線上,縣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制作發布《軍營建功業 喜報送家門》系列短視頻,記錄現役軍人立功受獎后家鄉送喜報的感人場景,累計播放量突破16.6萬次,在社交媒體引發廣泛轉發與點贊,營造出“一人參軍,全家光榮;一人立功,全村驕傲”的濃厚氛圍。

線下,各單位結合自身職能開展特色宣講:縣發改局組織“增強動員意識 共建和諧美好社區”專題宣講,深入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等法律法規,提升公民依法履行責任義務的自覺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持續開展“八一慰問”“立功喜報送上門”行動,打通榮譽傳遞“最后一公里”。

此外,慈利縣注重將主題宣傳融入傳統節日與重大節點,如清明節組織掃墓祭英烈、國慶節舉辦升旗儀式、中秋開展“家國同慶”主題活動,真正做到“月月有主題、季季有亮點”,形成長效推進機制。

慈利縣通過立體化、常態化的實踐,將“家國情懷”種子播撒到社會各角落。從文物展陳到校園訓練,從立功喜報到社區宣講,多元場景的深度浸潤讓“安全關乎你我”的理念逐步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為縣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也為全社會主題宣傳工作樹立了典范。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