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邵陽10月23日消息(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鄧淦文)“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這塊熠熠生輝的金色牌匾,如今莊嚴懸掛在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明德學校校門口。明德學校為何能榮獲這項“國字號”殊榮?走進雙清區明德學校,一探這榮譽背后的育人實踐與創新故事。

邵陽市雙清區明德學校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央廣網發 雙清區明德學校 供圖)

課程融合,厚植家國情懷

漫步校園,蓬勃的國防教育生機撲面而來——教學樓前的宣傳長廊中,“強國防·興中華”主題手抄報吸引師生駐足品評;操場上,國旗班隊員演練軍體拳,動作整齊有力;教室里,“新時代少年的國防擔當”主題班會熱烈展開。校園處處皆課堂,國防教育以多元形式融入日常。

“強國防·興中華”主題手抄報(央廣網發 雙清區明德學校 供圖)

“為了完成這份手抄報,我查閱了大量資料,才明白國防不僅關乎邊防戰士,還包括網絡安全、科技保障等諸多領域。”一位學生在宣傳欄前分享道。

在明德學校,國防教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可感的學習體驗:歷史課上梳理強軍歷程,地理課上繪制軍事地形圖,美術課上創作主題繪畫……“國防”這一宏大主題,在跨學科融合中變得生動具體。

“我們鼓勵學生從興趣出發,將學科知識與國防主題深度融合。”負責活動的秦老師介紹,“這種方式打破了單向灌輸模式,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深化理解。”

手抄報比賽、紅色歌曲傳唱、國防主題課桌舞等活動,已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豐富了學生生活,更在潛移默化中搭建起理解國防、表達情懷的橋梁,讓家國信念扎根在心靈。

同學們參觀模型設備(央廣網發 雙清區明德學校 供圖)

實踐體驗,延伸教育課堂

在筑牢校內根基的基礎上,明德學校不斷拓展國防教育的實踐場域,將課堂延伸至校外平臺。在國防教育基地,同學們拼裝飛機模型,體驗模擬射擊,觀察軍用裝備,科技強軍的夢想在一次次動手實踐中被點燃;在邵陽市博物館、蔡鍔故居等場館,同學們在革命文物與歷史場景中駐足凝望,深刻感悟紅色精神內涵。沉浸式教學讓紅色記憶鮮活生動,國防意識深植于心。

“以前總覺得國防離我們很遙遠,但通過親手制作飛機模型、參觀革命紀念館,我才真切感受到強國強軍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一位同學在實踐分享會上激動地說。

“我們致力于通過多元實踐,讓國防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里。”德育副校長彭霞表示,“孩子們在親身實踐中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對家國責任的深切認同。”

從課堂到實踐,從認知到認同,一次次觀察、聆聽與實踐,讓“國防”從書本概念轉化為真切的使命擔當。

內外聯動,創新育人模式

“這份榮譽,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校長雷葆瑜表示,“我們要讓國防意識真正走進孩子們心里,讓愛國情懷在實踐體驗中生根發芽。”

為落實這份責任,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行政骨干、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的專項工作小組。他們定期研討校外實踐方案,從主題設定到教育目標,從環節銜接到安全保障,每一個細節都反復推敲。校領導親身走訪考察實踐場地,教學團隊為不同年級量身設計課程:低年級側重趣味體驗,高年級注重思辨探究,精準契合學生成長特點。

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注重讓實踐活動“活起來”“延續好”。不僅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更通過返校后的主題班會、分享會等形式,將短暫體驗轉化為持久感悟。德育處建立即時反饋機制,收集學生活動中的精彩瞬間與真摯感言,讓每一次實踐都成為優化后續活動的新起點。

如今,明德學校已構建起“校內課程+校外實踐”雙軌育人體系。課堂上,國防知識如細雨浸潤各科教學;課堂外,系列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化認知。從教室到廣闊天地,從書本知識到親身實踐,明德學校正用務實與創新,讓國防教育在校園里綻放絢麗花朵,在學子心中結出飽滿果實。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