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晚稻集中收獲的關鍵期,湖南省新寧縣安山鄉車頭村的田野間一派繁忙景象,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有條不紊推進晚稻收割與稻米加工,豐收的喜悅在田間地頭蔓延,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一幅百姓富足、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圖景正生動鋪展。
一幅百姓富足、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圖景正生動鋪展(鄢躍斌 攝)
10月13日,車頭村連片金色稻浪隨風翻涌,清甜的稻香彌漫在空氣中。在種植大戶李小紅承包的150余畝晚稻田里,聯合收割機往來穿梭,將一壟壟沉甸甸的稻穗“收入囊中”,短短幾分鐘內,稻穗便完成收割、脫粒,化作飽滿的谷粒源源不斷裝入布袋,隨后直接運往附近的稻米加工廠。
“今年天氣好,晚稻產量和質量都比往年高!”李小紅笑著算起收益賬,上半年承包180畝煙田,收獲煙葉400余擔,總產值超70萬元;下半年的晚稻豐收在即,還帶動周邊20余名村民務工就業,讓大家多了份穩定收入。
稻田里的豐收成果,很快在車間里轉化為優質產品。在車頭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內,自動化烘干設備、脫殼機、精米篩選機高效運轉,轟鳴聲中,工人們鉚足干勁投入生產。金黃的稻谷歷經烘干、脫殼、篩選、精米加工等多道工序,蛻變成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大米,隨后被迅速灌裝、封袋,即將發往省內外市場。
“在廠里干活,一年能掙2.4萬元,還能照顧家里老人小孩,特別劃算!”村民趙海桃一邊麻利封袋一邊說,大米加工廠是村里的集體經濟項目,村民日常的抽水電費、晚稻育秧開支,全靠集體收益和分紅兜底,“不用自己額外掏錢,日子過得踏實又有盼頭。”
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有條不紊推進晚稻收割與稻米加工(鄢躍斌 攝)
“車頭村今年全村流轉土地800余畝,糧食產量超90萬斤,煙葉產量達2100多擔,村集體經濟年收益穩定在100萬元左右。”車頭村黨支部書記肖自立介紹。近年來,車頭村以創新土地流轉模式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推行“村集體+合作社+農戶”聯結機制,成功打通“種、收、加、銷”全鏈條閉環,推動傳統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轉型升級。通過這一機制,村民們不僅能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和務工收入,還能按股享受年終分紅,真正實現了土地“生金”、村民增收、集體壯大的多贏局面。
“下一步,我們計劃升級加工設備,開發真空包裝、禮品米等產品,讓‘車頭米’走得更遠,讓村民的腰包更鼓。”肖自立說,村里將繼續深耕特色農業,把村集體經濟的“蛋糕”越做越大,讓鄉村振興的步子邁得更穩,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鄢躍斌 鄭秉武 李建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