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衡陽10月23日消息(記者 楊清 通訊員 陳曙霞)10月22日,天還未亮,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文昌村村干部羅超已經打著手電筒走進無花果基地。掛果季節,他要趕在鳥兒醒來前查看防護網。“看這果子長得多好!”他順手拍著短視頻,“通過抖音,我們的無花果最遠賣到了馬來西亞。”

村民正在對當天采摘的無花果進行整理(央廣網發 陳曙霞 攝)

在文昌村,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羊肚菌、無花果、花椒這“三駕馬車”,正拉動著村集體經濟在2024年突破百萬元大關,達到100.93萬元。

村黨支部書記羅欽細數收入來源:“除了羊肚菌、無花果的97.4萬元銷售收入外,村里還有光伏發電、魚塘承包、土地流轉管理等收入。”多元化的收入結構,讓村集體經濟基礎更加牢固。

村民們正在播種羊肚菌(央廣網發 陳曙霞 攝)

誰能想到,這個如今的“明星村”,在2018年才剛剛脫貧摘帽,2021年還被列為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如何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轉變?文昌村的答案是:向土地要效益,靠產業謀發展。

“我們經過多方考察和市場調研,結合本村的土壤、氣候條件,最終選定了羊肚菌、無花果和花椒這三個特色種植項目。”羅欽介紹,這三大產業形成了“短、中、長”期相結合的收益模式:羊肚菌生長周期短、效益高,是“短平快”的增收利器;無花果次年掛果,盛產期長,是中流砥柱;花椒雖三年豐產,但經濟效益持久穩定,是長遠保障。

產業選準了,如何做大做強?文昌村大力完善產業基礎設施,為產業發展“強筋健骨”。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村里陸續建起了種植大棚、變電機房、滴灌系統,配套了保鮮房、烘干房和包裝車間,實現了從生產、加工到儲存的鏈條化覆蓋,極大提升了產業抗風險能力和產品附加值。

村干部正在給客商介紹產品(央廣網發 陳曙霞 攝)

產業在壯大,銷售是關鍵!在羅超等村干部的帶動下,全村掀起了“抖音帶貨”熱。“去年通過線上銷售無花果、羊肚菌就有4000多斤,收入20多萬元。”羅超說,“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把集體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村里還積極對接志宏農場、縣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等,進一步暢通銷售渠道。

2024年,文昌村的羊肚菌產量7000多斤,無花果鮮果產量16.3萬斤,都被銷售一空。即將投產的300畝花椒,更讓村民對未來充滿期待。

產業發展最終要惠及于民。三大產業基地常年吸納70余名村民就業,每年發放工資超過2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600元。像王先良這樣的特殊困難群體,也在產業發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基地干活,一天能賺幾十塊,還能照顧家里,很滿足了!”正在無花果基地勞作的王先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這位來自重殘戶家庭的老人,從2021年就在基地務工,每天80元的收入讓他倍感踏實。

在市委組織部等駐村單位的支持下,文昌村今年將擴種無花果50畝、羊肚菌10畝。到2027年花椒基地投產后,預計村集體經濟將突破200萬元。

近年來,衡陽縣堅持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了油茶、湘黃雞、特色水果、中藥材等一大批優勢特色產業。2024年,衡陽縣466個村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18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16個,100萬元以上的村6個,500萬元以上的村1個。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