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崀山景區朱鹮研學課程開發與導師專項培訓班”在湖南新寧崀山北大門開講,標志著崀山正式推出朱鹮“研學游”新業態。

本次培訓圍繞“崀山朱鹮研學與綜合實踐教育”主題,采用“講解+實訓”相結合的方式,系統講授了崀山朱鹮研學課程的要素、目的與內容、實施與評價等環節。來自崀山景區研學基地、滿師傅研學基地、舜皇里研學基地、崀山紅國旅、青年旅行社、友聯國旅、崀山旅行社等相關單位50余名業務骨干參加了培訓。

崀山朱鹮“研學游”專項培訓開班儀式(顏克明 攝)

據悉,朱鹮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曾一度瀕臨滅絕。經多年持續努力,全球朱鹮種群數量逐步恢復,截至2023年已達1萬余只。2022年起,崀山景區分批次引入24只朱鹮開展野化實驗,目前已成功自然繁育幼鳥10只。

為切實加強朱鹮保護工作,崀山基地建設了臨時野化鳥籠及配套設施,并為每只朱鹮配備了衛星追蹤器,實時監測記錄其覓食、夜宿、繁殖等行為;同時建立了覆蓋縣、鄉鎮、景區、村的四級保護網絡,形成全方位、多層級的保護體系。

在崀山石田村朱鹮科普園聆聽朱鹮故事(顏克明 攝)

近年來,新寧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托世界自然遺產地和朱鹮棲息地的獨特資源,積極推進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旅游發展有機結合,著力打造集田園觀光、康養旅游、農事體驗、研學教育為一體的崀山朱鹮生態保護基地。

基地聚焦生態經濟發展,流轉農田360余畝,實施統一耕種與管理,建設朱鹮友好型生態稻田;提質改造了國家公園科技館、崀山朱鹮科普園、辣椒峰生態稻田觀景臺、舜皇里實踐工坊等研學點;開發設計了包括朱鹮稻包裝袋、水杯、背包、冰箱貼、擺件等在內的15類文創產品;編寫完成了《崀山朱鹮記》研學實踐課程及《丹霞朱鹮 生態崀山》“我是朱鹮小衛士”實踐手冊,并系統導入“研學游”新業態,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自然教育品牌,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修建的朱鹮友好型生態稻田觀景臺(顏克明 攝)

崀山景區研學旅游基地負責人肖海彬表示:“我們根據不同時令和場景,設計了多樣化的研學課程,并可提供定制化服務。通過在崀山壯美的丹霞地貌中開展沉浸式互動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孩子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拓寬視野,也將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與實踐創新能力。” (來源:新寧縣委宣傳部)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