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10月20日消息(記者 楊清)10月20日,“堅定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歷史擔當”——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衡陽地區生產總值由2020年的3508.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491.7億元,年均增速達6%,位居全省第二。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楊清 攝)
衡陽是中央確定的國家區域重點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確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過去這五年,是衡陽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大力實施“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的五年。會上,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圍繞“聚焦回答好三個命題”,介紹了衡陽過去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衡陽如何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歷史擔當?
“十四五”以來,衡長株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獲評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鹽鹵化工產業集群和銅鉛鋅材料產業集群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同步培育了8個省級先進制造業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衡陽連續四年上榜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數字百強城市以及“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在湖南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中擔當主力。衡陽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優化至1.61,穩居全省第一。
在社會治理方面,衡南“屋場懇談會”、耒陽“灣村明白人”、衡陽“義警”等基層治理品牌在國省推介。大力發展“演藝+文旅”,2024年,衡陽高質量、高水平舉辦了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通過“文旅+科技”融合,盤活閑置資產,酃湖公園以嶄新面貌向市民開放,南岳里、東洲島等一批文旅項目持續火熱。
“十四五”以來,衡陽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五年實現“雙下降”;市城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7%以上,衡陽的天更藍、水更清、岸更綠。
衡陽如何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做到“打基礎、利長遠”?
“十四五”期間,衡陽堅持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2023年,衡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全省率先獲批;2024年以來,衡陽發展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培育人形機器人產業,同樣以規劃作為引領。培育百(千)億企業,衡鋼、特變電工、五礦銅業產值大幅增長,同時,衡陽正“一企一策”全力扶持中核二七二、高諾銅業等企業盡快躋身百億企業行列。
衡陽目前是國家區域重點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相繼獲評國家創新型城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相繼入選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衡陽共有各類國省平臺45個,下階段將切實挖掘各類國省平臺的含金量,使之產生更大的現實推動力和生產力。
加強制度建設,研究出臺了“園區18條”“衡十條”“餐飲十條”等政策,為衡陽的長遠發展夯實制度之基;厚植文化生態,在浸潤厚重文化中,形成了“追求卓越、攻堅克難、團結拼搏、永不言棄”的衡陽精神品格,為城市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如何建設具有衡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些年,衡陽“穩五進三布二”的現代化產業格局日漸清晰。
“穩五”指穩定五大優勢產業,即輸變電裝備、鹽鹵化工、鋼管及有色金屬、電子信息、核技術應用。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是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鹽鹵化工是衡陽百億項目最多的板塊;鋼管及有色金屬是衡陽百億企業集聚的領域;在電子信息方面,衡陽主要依托富士康、比亞迪發展;在核技術應用上,充分發揮“一集團一校一園”優勢,不斷擴充產業規模。
“進三”指進軍三大新興產業,即智能衡器計量、資源循環利用、數字經濟。今年衡陽市智能衡器計量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衡陽有4個化工園區提供支撐;在數字經濟上,衡陽規劃布局了20個專業園區,目前已集聚4862家企業,在省內是重要的數字經濟集聚區。
“布二”指布局兩大未來產業,一是培育人形機器人,二是商業載人航天產業。人形機器人方面,潤澤科技已在衡陽建設人形機器人產業園,產業正逐步集聚,衡陽上市企業美湖股份人形機器人核心組件已給騰訊、螞蟻機器人供貨;在商業載人航天產業布局上,推動北京穿越者載人航天科技公司在衡陽落子布局。
未來,衡陽將繼續堅定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歷史擔當,以更多實干實績,為落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做出更多衡陽貢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