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秋的晨光灑向大地,一幅關于“幸福”與“活力”的畫卷,正在湖南省長沙縣泉塘街道徐徐鋪展——從鐵建重工大國重器的匠心獨具,到三頓半咖啡飄散的醇厚芬芳;從浦沅宿舍改造的精雕細琢,到泉星美食街升騰的市井煙火……
街道發展的溫度,不止于宏大敘事,更見于治理的細節:“泉+服”驛站、物業議事會、小哥之家……這些為民服務的根系,深植基層土壤。街頭巷尾,黨員干部奔走的身影,是群眾心中溫暖而堅實的依靠。在這里,奮斗是筆,日夜書寫著閃光的篇章。
泉塘街道轄區街景(栗穩 攝)
今年,泉塘街道強勢上榜“活力街道”全國500強(第161名)、躋身“中部地區100強”(湖南省前3);街道黨政班子獲評長沙縣“四敢四拼”先進集體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源自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與科學謀劃,離不開班子成員與全體黨員干部的銳意進取和奮勇拼搏。
心系民生福祉,厚植幸福生活底色
“以前這里又臟又亂,現在推窗見綠、出門親水,山塘成為了景觀!”近日,泉盛社區居民宋雙宇的感慨,道出了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真切變化。
近年來,泉塘街道堅持以生態環境保護百日攻堅為抓手,統籌多部門及社區力量,實現環境問題整治閉環管理。
伴隨環境改善,居住品質也同步躍升。“沒想到我們也能享受到這樣的福利,住著既舒心又安心!”在長橋社區泉塘三期住了十多年的易美云老人,親眼見證了小區的煥新:瀝青路面鋪設、消防設施增配以及2000余個窗戶的“拆窗破網”改造。
泉塘三期農安房公共安全提升項目現場(栗穩 攝)
今年,泉塘街道在完成泉塘三期農安房公共安全提升工程的基礎上,正加快推進浦沅宿舍等4個老舊小區改造、水總水電泉塘基地棚改及東四路南沿線道路建設,城市更新全面按下“加速鍵”。
民生細節同樣得到精心打磨。街道升級東業運動公園,不斷拓展休閑空間;全面完成21宗、700畝重點閑置地塊整治工作,有效提升城市顏值;“就業微市場”與招聘會協同發力,進一步織密織牢民生服務網絡。
教育資源的優化同樣振奮人心。今年9月,長沙縣一中長橋學校正式掛牌,采用“名校托管+集團化辦學”模式,提供770個優質學位。“孩子步行十分鐘就能上好學校,再也不用為擇校奔波。”居民劉先生的話語中滿是欣慰。
醫療健康服務也邁上新臺階。星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落戶泉塘,覆蓋7個社區,通過引入湘雅醫學院院士團隊、推行家庭醫生“管家模式”等,真正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文明新風遍拂街巷。街道黨員與愛心人士攜手,助寧鄉瓜農售出滯銷西瓜兩萬公斤,詮釋愛無距離;退役軍人黨員黃光鵬義務護學,“紅馬甲”映亮星沙大道;社區愛心接力溫暖殘障人士鄧斌,助其重燃希望之光……在榜樣感召下,凡人善舉蔚然成風。目前,泉塘街道已擁有注冊志愿者1.5萬余人、志愿服務隊伍35支,“泉聚力”文明實踐品牌愈發閃亮。
聚力產業新局,澎湃區域發展動能
秋意漸濃,豐收在望。今年1—9月,泉塘街道規上工業產值增速達21.2%;固定資產投資超額完成前三季度目標,工業產值、非稅收入等核心指標全線飄紅;已成功引進招商引資項目5個,其中為基(湖南)新能源項目預計投資達5億元,“湘商回歸”到位資金申報完成率達275%。
數字是拼搏實干的見證,更是發展活力的彰顯。“我們將全力破解企業難題,優化服務、精準施策,持續營造更優發展環境。”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志明說道。
去年底,泉塘商會順利完成換屆,“80后”中南大學博士張作良當選新任會長。今年,街道打造6000余平方米的“商會大樓+工人文化宮”綜合服務體,運行以來已成功引進企業7家。
泉塘轄區擁有7所中高職院校、4萬余名師生資源,街道聯合商協會,創新開設工業數字營銷實驗班。按照規劃,未來三年合作院校將擴展至10所,累計培養專業人才2000名,持續打通人才培養與產業對接通道。
后窗影視落戶漓湘大廈,布局微短劇新賽道;中能裝備、天盾重工等企業遠赴馬來西亞參展,取得多個合作意向;三頓半在長沙縣中非經貿博覽會咖啡產業推介中成功簽約……行走泉塘,處處感受到發展的活力與奮進的熱潮。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今年以來,泉塘街道共舉辦政企交流會、主題沙龍等活動6場,持續拓展產業“朋友圈”;結合中秋國慶雙節,街道還推出“金秋惠購樂享泉塘”主題促消費活動,進一步激發區域消費潛力。
泉塘街道“金秋惠購樂享泉塘”主題促消費活動現場(栗穩 攝)
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高效辦結12345熱線工單3132件,受理“就近辦”審批事項10600件;創新推出“便民彩虹條”“便民e超市”,推動政務服務從“便捷化”向“增值化”全面升級。
9個園區“泉+服”驛站持續發力,結合“三帶三抓兩促進”“萬名干部聯萬企”及消費市場主體提升行動,累計走訪企業600余次,收集問題80余個并積極解決,實現“企有所呼、我有所應”。
黨建引領航程,篤行實干詮釋擔當
近年來,泉塘街道持續深化“一泉紅脈滿塘初心”黨建品牌,將組織引領力有效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強大向心力,推動居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共同譜寫社區治理新篇章。
康橋長郡小區建成已逾十年,曾面臨水管爆裂、綠化缺損、設施陳舊等諸多難題。與此同時,公共收益不透明、物業費收繳率持續偏低,居民人心渙散。
為破解困局,泉塘街道黨工委系統謀劃、分類攻堅,指派物管辦主任擔任社區第一書記、設立臨時物管會和專職網格員等舉措,逐步理清了一樁樁“麻紗事”。
面對轄區內71個小區(含65個樓盤、6個安置小區)構成的多樣化治理挑戰,街道紀工委創新推出“泉民連線-服務為民”平臺,居民掃碼即可反映問題,監督貫穿全過程,這一機制有力推動一批“問題小區”煥發新顏,展現出和諧有序的新面貌。
中茂城打造“騎手友好商圈”,為小哥筑起暖心家(栗穩 攝)
黨建引領下,泉塘“兩新”黨組織的“紅色引擎”動力十足。街道打造了2處“紅色之家”暖心陣地,在中茂城創新建設“騎手友好商圈”,實現服務及時送達;通過強化275名流動黨員的管理服務,有效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與覆蓋面。
安全是發展的基石,是各項事業的堅實保障。1-9月,街道開展送訓入企等安全宣教活動51場,有效筑牢安全防線;開展工貿企業、“打非治違”等專項檢查338次,完成整改1100余處,累計消除“一單四制”隱患23處;高效辦結城市運行安全交辦隱患1200條,銷號率100%。
此外,街道精心打造“泉聯共治”基層治理品牌,探索“1+1+N”工作法,推動實現“小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今年已成功調解各類糾紛243起,形成安全與治理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
旌旗飄揚,戰鼓催征。“當前,各項工作已進入全年發展的關鍵時期,第四季度更是決勝全年的沖刺階段。街道上下將以全力以赴的干勁、決戰決勝的信心,緊盯年度目標任務,奮力發起最后沖刺,確保交出圓滿答卷。”泉塘街道黨工委書記田勇表示。(栗穩)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