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平臺“智”鏈三千余家企業

助力中小制造企業以低成本、短周期實現數字化轉型

沈陽飛行船數碼噴印設備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發新一代數碼噴印設備,新設備面向全球高端市場,對精度要求極高,尤其是其中的大型底座零件,精度誤差必須控制在微米級以內,還需承受長期高速運轉帶來的震動與負荷。市場上符合其需求的供應商稀缺,且存在成本高、周期長等難題。

企業求助于全國裝備制造業數字供應鏈平臺沈陽服務中心,這一平臺的智能匹配功能快速推薦了多家具備加工能力的企業。其中,沈陽電站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技術能力匹配,常年為能源裝備制造行業加工高精度大件,更方便的是,其廠區距離飛行船公司不足20公里。雙方通過平臺在線溝通技術參數,標注細節,磨合出設計方案,快速確認了加工可行性。短短一周內,雙方完成了需求發布、模型匹配、技術確認、價格洽談的全過程。三周后,沈陽電站設備交付樣件完全達標,部分指標甚至超出預期。據測算,相比其他企業,雙方合作周期縮短近40%,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如今,越來越多的遼寧企業借助全國裝備制造業數字供應鏈平臺沈陽服務中心精準對接本地資源,降低協作成本,提升產業鏈效率。2024年,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指導與支持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沈陽梵天工聯科技有限公司推動這一國家平臺在沈陽扎根落地,協助遼寧企業對接全國優質供應鏈資源,幫助中小制造企業以低成本、短周期實現數字化轉型。10月13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沈陽服務中心已逐步發展為全國裝備制造業數字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樞紐。截至目前,3000余家我省的整機和零部件企業已接入裝備平臺,其中北方重工、瓦軸集團、北重汽車轉向軸公司等企業與沈陽服務中心建立深度合作,完成近30萬件數字工品上架,覆蓋機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風電裝備等重點領域;平臺累計為企業推送精準客戶線索數十萬條,部分企業借力平臺實現產品設計周期縮短約30%,獲客成本降低近40%。

平臺賦能一批遼寧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加速了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北方重工是我國重型裝備制造的骨干企業,當下也面臨供應鏈協同效率不高、品牌影響力亟待提升、產業鏈數據貫通能力不足等挑戰。為解決設計選型效率低、優質供應商資源分散、品牌信任難等問題,北方重工在沈陽服務中心上重點打造了專屬的“北重專版”,圍繞材料庫、數字工品庫、“大國品牌”三大方向,開展全方位數字化升級。企業還借助沈陽服務中心引入了“標識貫通平臺”,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鏈的集成與貫通。通過“北重專版”與“標識貫通平臺”,北方重工預計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超過30%,設計變更成本顯著降低;同時,通過設備在線監控與數據分析,售后服務效率提升,并為產品迭代升級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網絡研究所所長張旭表示:“我們將沈陽作為全國首個城市級服務中心,正是看中了遼寧深厚的產業底蘊。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打通供應鏈,更是要構建一個賦能區域產業創新的數字生態。”未來,沈陽服務中心將繼續擴大本地企業入駐規模,推動更多遼寧企業上平臺、用平臺,深化與全國優質制造資源的對接,打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標桿案例;依托平臺的產業鏈圖譜和數據分析能力,為沈陽市乃至東北地區制造業強鏈補鏈提供決策支持。(遼寧日報記者 董翰博)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