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撫順10月22日消息(記者李子平)當高鐵將“雷鋒城”撫順與世界快速連接,是怎樣的一幅景象?10月21日,由遼寧省委網信辦、吉林省委網信辦聯合開展的“最美鐵路·沈白高鐵”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撫順,看看這座老工業基地的新鮮與熱辣。
新中國的第一噸鋁、第一噸鎂、第一噸硅、第一噸特種鋼、第一臺機械式挖掘機等均產于撫順。現在,更多的第一還在源源不斷地在撫順誕生。
撫順是中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在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智造中心,記者看到,數字化系統實時匯聚3萬余項生產數據,通過100余平方米智慧大屏實現全流程遠程操控,推動企業由“制造”邁向“智造”。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前身為1958年建立的撫順新撫鋼,現已形成年產400萬噸鋼的規模,截至2024年累計利潤達92.8億元。
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智造中心(央廣網發 遼寧省委網信辦供圖)
“高鐵開通后,我們和白山市企業家協會已經對接好了,即將去考察交流。”在遼寧鴻邦裝備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鴻帥告訴記者,高鐵的開通讓他非常振奮,對于企業的產品和市場拓展他更有信心了。而在他身后的流水線上,一卷卷纖維正在不斷生產出來。
鴻邦裝備成立于2018年,是國內唯一具備PTFE纖維、玻璃纖維制造、基布紡織至濾袋加工全產業鏈的企業,年產能達針刺氈過濾布2000萬平方米、環保袋配件600萬套,2024年實現產值3127萬元。
遼寧鴻邦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濾袋車間正在生產中(央廣網記者 李子平 攝)
在撫順煤礦博物館,站在觀景臺上極目遠眺西露天礦,只見這座亞洲最大的人工礦坑各類植物層疊錯落,雖是初冬,但仍然鳥雀出沒,頗具生機。巨大的煤坑經過多年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如今,已經是“綠水青山”“生態綠洲”。
目前,撫順煤礦博物館共分露天礦大型設備陳列廣場、文化休閑廣場、大型毛澤東紀念銅像、西露天礦礦坑和煤礦博物館等多個景點。在“烏金墨玉”和“煤海之珠”兩大展廳里,游客能夠觀看到彌足珍貴的煤精雕刻品和琥珀精品。
撫順西露天礦鳥瞰(央廣網發 遼寧省委網信辦供圖)
隨著沈白高鐵的建成通車,撫順作為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正憑借高鐵帶來的交通紅利,加速融入區域協同發展格局,為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昔日的“共和國工業重鎮”,正以“智造”為筆,在新時代的振興藍圖上書寫嶄新篇章。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