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聚焦糧食安全核心任務,從政策扶持、科技賦能、耕地保護、種植基礎四個維度精準發力,全方位夯實穩糧保供根基,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糧食安全貢獻“貴南力量”。

以非糧整治守護耕地紅線。始終堅持“耕地姓農、良田種糧”為導向,堅決遏制“非糧化”,牢牢守住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全縣原有“非糧化”面積673.13畝,通過制定分年度整治計劃,壓實責任、掛圖作戰,2022年完成整治338.13畝,2023年推進240.63畝,2025年收尾94.37畝,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實現耕地資源向糧食生產集中,在實踐中樹牢了“糧食安全、耕地為基”的底線思維,恢復了耕地種糧功能,為糧食持續增產打牢了土地根基。

以政策扶持增強內生動力。精準落實各類農業補貼政策“催化劑”效果,以真金白銀激勵農戶種糧積極性。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累計發放資金3954.65萬元,其中縣級配套按每畝100元標準覆蓋全縣主要種植區域,發放137.6495萬元,直接惠及廣大種糧主體。為38臺農機具辦理購置補貼25.58萬元,完成136臺套廢舊農機具報廢回收,助力農戶實現生產工具現代化,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讓農戶種糧有信心、有底氣。

以科技賦能打造規模基地。積極探索科技與綠色理念的深度融合,依托北斗導航系統,實現大型拖拉機和播種機全天候自動駕駛,精準控制翻地播種深度、速度和均勻度。調運直升機1臺、無人機16臺,在作物拔節期開展追肥、病蟲害防治工作,萬畝青稞、油菜生產基地,千畝蠶豆生產基地專業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積極推行“技術指導、供種、施肥、種植、管理、收獲”“六統一”模式,不斷破解分散種植管理難題,讓“小地塊”連成“大基地”,“傳統種植”邁向“智慧農業”。

以種植基礎保障民生所需。聚焦播種關鍵期,高效調配農業生產資料,調運發放良種355.15噸、商品有機肥5600噸、蔬菜水溶肥25噸,檢修農機8000余臺(套),確保播種不誤農時、生產有序推進。堅持以種植為基礎,持續穩住群眾“米袋子”“油罐子”,2025年,貴南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42.8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8.7萬畝,油菜12.27萬畝,蔬菜0.21萬畝,形成“糧、油、菜”多元保障格局,以扎實的物資保障和充足的種植規模,為穩定農產品供應、滿足群眾日常需求提供了堅實支撐。(來源:貴南縣委宣傳部)

編輯:汪曉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