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商務部公布“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典型做法案例集”,西寧市憑借創新實踐和顯著成效成功入選,成為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標桿典范,為全省唯一入選經驗做法案例。
典型案例中介紹,青海省西寧市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公共資源投入,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將便民生活圈作為城市“毛細血管”,持續激活經濟“微循環”,點旺城市“煙火氣”,為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質生活新標桿積累實踐經驗。
完善政策體系,點旺城市“煙火氣”
聚焦完善政策體系,制定出臺《西寧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關于組織申報2024年西寧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項目的通知》《關于開展高品質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推薦認定工作的通知》等,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積極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共打造西寧市社區便民生活圈品質提升類51個、基本保障類79個。建設各類網點9513個,其中,社區鄰里中心43個、社區超市(含連鎖門店、綜合超市)381個、早餐店795家、菜市場63家、各類維修店鋪417個、養老站點773個、托育機構103個等。“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便民服務設施逐步完善,日益健全。
推動智慧家政進社區,創建數字新生活
在農建巷、南灘、禮讓等社區建設城市社區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小程序、APP),打造“在線勞務用工+智能運營管理系統+用戶端、家政工匠APP+線上信用體系+用戶系統”數字化服務,從功能、效率、產品、服務、安全等層面提升家政服務質量。目前“藍師傅數智便民”APP已開始線上運營,包括養老、母嬰、辦事指南、搬家拉貨、維修、開鎖等板塊。與保姆、保潔、養老、家電維修清潔等5家企業合作,專業人員1000余人進駐平臺。解決轄區20余個老舊樓院居民家庭維修、家政服務等便民服務需求,直接帶動就業100余人。
引入多元便民業態,打造農貿市場新場景
西寧市劉家寨鵬程農貿市場位于海湖新區彭家寨鎮劉家寨社區,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覆蓋周邊5個社區便民生活圈,20個小區15萬人口。該農貿市場通過整體升級改造,在提供蔬菜、水果、農副產品等剛需生鮮必需品外,打造便民服務“集合點”,提供五金、烘焙、早餐店、糧油、幼兒園、快遞、裁縫、配鑰匙、藥店、理發、小商品零售、花卉、服裝等18種多樣化便民業態,增強周邊居民黏性,促進商戶收益增加。
守正創新發新芽,便民服務顯擔當
青海福美辰超市位于西寧市核心商圈海湖新區西寧王府井大象城負一層,經營面積約3000平方米,覆蓋周邊5個社區,12個小區8萬人口。為滿足社區居民需求,在“一點多能”上下功夫,創新產品與服務,增設“小修小補”便民網點、“一元商品區”、快遞寄存、家電手機維修、測量血壓、免費洗發、口腔醫院、打印復印等,為環衛工人、快遞員免費提供開水、微波爐等便民體驗服務。開設“愛心食堂”專區,提供早、中、晚愛心助老配餐服務。免費提供水產品代加工、就餐服務。同時,在抖音、小紅書、快手等開通公眾號,直播農特產好貨。堅持農企合作與直采直購,與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魯源農業蔬菜基地協作,直采西紅柿、茄子、黃瓜等時令鮮蔬,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與山東萊陽香個梨啦果業有限公司長期合作,直供“萊陽梨”,讓西寧人民在家門口買到當季新鮮水果。
據悉,自2023年西寧市被列為“全國第三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起,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及省商務廳的悉心指導下,西寧市商務局扛起重任,迅速行動,緊緊圍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目標與重點任務,按照“一圈一策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細化屬地“生活圈”子方案的“1+N”工作模式;將便民生活圈建設納入政府惠民意、保民生重點工程,制定出臺《西寧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按比例推進;建立健全市、區、街道、社區、運營企業“五級聯動”機制,收集訴求建臺賬。全力加速補齊短板,精心培育特色亮點,巧妙布局涵蓋多領域、滿足居民不同層次需求服務要素,讓小切口的一刻鐘“圈內”生活,成為惠及大眾的大民生。 (記者 張弘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