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濟南市章丘區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聚焦主題、注重實效,不斷提升學的質量、查的力度、改的成效,引導黨員干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改進作風。3398個基層黨組織、6.17萬名黨員遵規守紀意識不斷增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鞏固,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不斷夯實,為建設現代化強區提供了堅強保證。
固本培元,學有質量
“把開展警示教育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教育引導全區黨員、干部知止存畏、遵規守紀,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5月26日召開的全區警示教育會議上,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強調。
從今年3月章丘區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讀書班上提出“以‘關鍵少數’引領新風正氣,以制度機制培固新風正氣,以廉潔文化涵養新風正氣,以實際行動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到全區警示教育會議要求“從嚴從實對照檢視、反躬自省,切實增強遵規守紀、拒腐防變的能力和定力”,區委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態度一以貫之、始終鮮明。
區委率先垂范,全區各級黨組織及時跟進。
作為學習教育的牽頭單位,區委組織部指導各級黨組織制定學習計劃,結合“黨課開講了”“泉源講堂”等活動,用好區融媒體中心、“百脈先鋒”“百脈清風”等媒體矩陣,構建形式多樣、全員覆蓋的學習體系,確保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區紀委監委強化政治主動、精準理念、系統思維,建立“典型案例剖析+紀法條款解讀”模式,教育引導全區黨員、干部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黨紀的要求;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鏡子,照一照自己的工作作風是否存在偏差,自覺接受群眾的評議和監督。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區委宣傳部運用“文明實踐大篷車”、移風易俗“百村千講”等形式,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大力弘揚勤儉節約,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崇實尚儉落在日常、見于行動,形成了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區委區直機關工委通過開展機關黨務干部暨機關紀檢干部培訓班、“發展面對面,今天我來談”機關先鋒薈、迎“七一”黨員集體宣誓、每月一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帶頭嚴守紀律、改進作風、提升效能,努力把學習成果切實轉化為推動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成效,為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強區提供堅強保障。
區投促局創新開展每月一次“年輕干部理論學習”、每月一期“招商微論壇”、每季度一堂“專題黨課”等“三個一”學習研討活動,以“作風建設在路上”為主題,增強了學習研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月份以來,我們廉潔家風館接待參觀活動28場2000多人,為廣大參觀者帶去了廉潔清風。”明水街道打造章丘區廉潔家風館,立足傳承弘揚家風文化,從家訓、家教、家族、家規等十個主題入手,呈現了古代先賢、領袖人物、革命先烈以及章丘本地歷史人文中持廉守正的經典故事,成為以好家風涵養干部好作風、培樹社會文明新風的重要陣地。
“通過學習教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四風’問題的危害性、反復性、頑固性和復雜性,需要我們保持高度警惕、防微杜漸,堅決杜絕各種不正之風的潛滋暗長。”黨員干部表示,必須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為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找準癥結,查有力度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章丘區委常委會帶頭落實“四下基層”制度,聚焦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深入基層、實事求是,從問題源頭找準癥結,實地調研黨支部聯系點,帶動全區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到基層征求意見建議2700多條。
用好用活“組工夜校”“組工論壇”“青年組工沙龍”等平臺載體,引導組工干部集思廣益、對照檢視,確保問題找準查實……區委組織部制定《“工作質效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運用“審計、巡察、紀檢、內控”四種方式對部機關作風建設及各項工作開展全面檢視整改,多維度排查作風短板。
工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區應急管理局推動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建設,聯合轄區重點企業創新設立“安全意見箱”、開展“安全隱患隨手拍”活動,共報告并整改問題隱患近8000個,以務實舉措征求意見、解決問題。
“自從有了安全意見箱,一線職工能夠隨時隨地上報安全隱患,提交意見建議。小問題公司第一時間解決,較復雜問題有關部門邀請安全專家一起研判解決,齊心協力干事創業的氛圍更濃了。”伊萊特生產智慧中心副總經理兼安環部部長劉東說。
“對少數地方和單位存在的查擺問題不深不透、動真碰硬力度不夠等問題,采取發送工作提示、電話提醒等方式,督促糾正偏差、改進提升。”區委學習教育工作專班負責同志說,綜合運用紀檢監察、巡視巡察、12345熱線平臺、媒體監督等手段,通過一線辦公解難題、統籌調度促合作、深化改革增活力等舉措,切實把作風建設成效轉化為提升效率、優化資源、破解難題的實際行動。
嚴抓實改,改有成效
官莊街道大青山黨建工作區位于章丘南部山區,轄區面積大、村莊分布分散、老人和孩子居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我們以學習教育為契機,探索‘村村互助’服務模式,由黨建工作區牽頭,發動工作區的9個村、400名黨員群眾,通過‘黨建指導員包村、基層黨員包片’,充分了解群眾需求,形成合力攻堅難題清單,提升靶向服務精準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官莊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恒生說,通過“村村互助”模式,柳峪、三角灣等村的中草藥種植面積再次擴大,現在已經從2000多畝發展到2500多畝,將來力爭達到3000畝,促進強村富民。
走進棗園街道繡源南城社區,昔日分散的3個行政村已融合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回遷之初,大家還念著‘村里的事’,如今都認‘社區的理’,這多虧了黨組織牽頭搭臺。”社區黨委書記說,針對村改社區“物理融合易、心理融合難” 的痛點,社區打破原村界限,重構劃分四個網格,成立三個黨支部,從122 名黨員中選樹32人,擔任“紅色”單元長、樓長、網格長,實現“樓樓有黨員、事事有人管”。在處理17 號樓前路面破損問題時,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社區,聯合物業迅速制定方案,黨員帶頭與施工人員并肩作戰,四天時間就讓破損路面“煥新顏”。如今,“黨建+網格”治理模式已在街道全域推廣,“精治社區”的底色愈發溫暖。
章丘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項制定整改措施,統籌抓好集中整治,同時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標本兼治、久久為功,推動建章立制,以清風正氣持續筑牢黨的執政根基。
“以前跑部門效率低,現在干部上門‘送服務’,作風轉變讓我們增強了投資信心。”位于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豐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需要新建廠房,開發區管委會針對“重點項目推進等靠要”問題,建立“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攻堅機制,通過干部一線指導幫助,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為企業辦理了裝飾裝修施工許可證。
破解老舊小區維修難題,解決安全隱患;開展“僵尸車”清理整治行動,釋放停車資源……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區住建局聚焦群眾投訴形成“矛盾清單”,推動整改物業服務履約不到位問題13個,依托“碼上辦”平臺處理業主反映問題182條,物業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審計干部不僅幫我們理清了‘糊涂賬’,還帶來了‘致富經’,這樣的服務真貼心。”寧家埠街道小桑村書記劉紅星所說的正是區審計局“審計直通車”志愿服務的作用。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區審計局打造“審計直通車”志愿服務品牌,幫助5個村化解歷史債務380萬元,指導12個村規范財務管理,推動8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村集體年均增收超20萬元。
“大家都在擰緊‘發條’、消除‘病灶’、堵塞漏洞上取得了新成效,思想和心靈都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觸動和震撼。”“甩開膀子、輕裝上陣,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大黨員干部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更加嚴明的紀律帶來了更加優良的作風,推動民生福祉得到持續改善,大家干事勁頭更足,精神狀態更好,廣大群眾也深切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來源:章丘區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