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1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仿古樂器羊腸弦的伴奏下,女高音瑪麗·貝文唱出動人的詠嘆調《讓我痛哭吧》,一段跨越300年的音樂對話在上海音樂廳展開。作為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同時也是上海音樂廳建成95周年特別呈現,音樂會版亨德爾歌劇《里納爾多》10月16日晚在上海首演。
英國合奏團藝術總監、指揮哈里·畢克特,劇中男主里納爾多扮演者阿列·努斯鮑姆·科恩和女主阿爾米萊娜的飾演者瑪麗·貝文接受媒體采訪(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里納爾多》是巴洛克時期作曲大師亨德爾歌劇創作生涯中一部奠基性的里程碑之作。這部歌劇1711年在倫敦首演,是亨德爾為英國舞臺創作的第一部意大利正歌劇。
演出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相較于原版,此次音樂會版《里納爾多》沒有了華麗的舞臺布景、飛鳥和噴泉等“魔法”裝置,英國合奏團藝術總監、指揮哈里·畢克特表示,做了減法的版本更加聚焦音樂本身,希望每位樂團成員都理解自己演奏的音符背后所承載的故事、情感。“畢克特先生有一個排練習慣,就是把每一個樂手都召集起來,像講故事一樣解析每個音樂選段的含義,這不僅能夠讓歌者‘講故事’,還是讓樂器‘講故事’。”假聲男高音、劇中男主里納爾多扮演者阿列·努斯鮑姆·科恩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音樂會版《里納爾多》的演繹中,畢克特與英國合奏團將嚴格遵循歷史演奏傳統,使用羊腸弦、羽管鍵琴等時期樂器,重現巴洛克時期較低的音高標準,賦予音樂溫潤質感與直擊人心的力量,并在重復段落中加入符合時代風格的即興裝飾,讓這部三百余年前的經典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
演出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此次演出,是上海音樂廳繼2023年英國合奏團音樂會版《羅德琳達》在滬再度攜手。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表示:“引進《里納爾多》這部意義非凡的歌劇,正是為了讓大家能直觀感受到亨德爾歌劇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
除亨德爾歌劇《里納爾多》外,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上海音樂廳還將呈現七臺涵蓋古樂、室內樂及獨奏等多種形式的重磅音樂會。屆時,鈴木雅明、秦立巍、吳蠻等古典名家,日本巴赫古樂團、愛沙尼亞愛樂室內合唱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銅管組合等國際名團將輪番登臺,為樂迷獻上精彩演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