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開幕活動、一場成果展覽、15場系列專題論壇,以“鏈動全球 賦能產業”為主題的2025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活動10月13日至17日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創新創業主體愿意來上海安居樂業、投資建廠,因為這里有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國際一流創新生態和政策環境,能為你的創新想法、產品開發、投資和臨床研究找到最優解。”出席開幕活動的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說。“十四五”期間,上海持續降低生物醫藥創新創業綜合成本,打通研發全鏈條,讓企業和科研團隊快速走通藥物篩選、動物實驗、安全評價等一系列環節。

作為產業高能級平臺,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吸引千余位國內外專家相聚上海,有望通過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產業創新“最優解”。

生態:這里有源源不斷供給

產業周投融資峰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洪波的演講《腦機接口開啟腦健康的未來》吸引了眾多風投基金、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代表聆聽。

洪波與博睿康公司長期合作,目前正在華山醫院開展臨床試驗,有望讓NEO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腦機接口產品。對于這一未來產業,上海國有資本高度重視。在博睿康D輪融資中,上海國投旗下孚騰資本聯合領投1億元。“早在10年前,我就認識博睿康創始人胥紅來。他所在的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實驗室,是國內最早開展腦科學研究的機構之一。”國投孚騰投資經理郭宇波說。

圓桌會議上,胥紅來談到了博睿康落戶上海的原因。一方面,是國投孚騰的支持。“腦機接口產業需要耐心資本,國投孚騰給予了我們勇氣和定力。”

另一方面,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生態的吸引力。腦機接口產業鏈的上游是芯片和電極材料,它們都屬于上海科研和產業強項。腦機接口產業需要的研發人才,上海也能源源不斷地供給。“上海還有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臨床轉化醫院,能與企業合作完成高質量的大腦植入臨床試驗,推動產品早日獲批上市。”

上海國投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陸雯告訴記者,本次峰會的關鍵詞是“創新生態”,上海國投希望通過搭建以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陣為底座、多元伙伴協同為網絡的創新生態圈,尋找更優的組合解,聚力賦能上海生物醫藥的源頭創新與產業集聚。

策源:前沿賽道的重要角色

HIF(低氧誘導因子)是細胞感知氧氣的關鍵因子,會被癌細胞“劫持”,用于促進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產業周主論壇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帶來了他的最新科研進展:一種能同時靶向HIF-1α和HIF-2α的雙重抑制劑,在臨床前研究中展現出令人振奮的癌癥治療潛力。正是這一科學發現,讓塞門扎摘得諾獎。

如今,研發能抑制HIF的抗癌藥物,已成為一條前沿賽道。未來,這種“從0到1”的重大科學突破是否會誕生在上海?塞門扎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上海取得的生物醫藥進展令人驚嘆,將在未來全球創新藥研發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他看來,這座城市擁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頂尖高校,它們正是孕育源頭創新的沃土。在產業界,上海醫藥企業眾多。高校科研團隊與產業界緊密合作,就有望研發出“從0到1”的首創新藥。

令人期待的是,一批從上海高校實驗室邁向產業界的創新策源項目正在進行。華東師范大學團隊研發的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就是一例。華東師大教授杜冰介紹,目前市場上的CAR-T細胞產品都屬于自體類型,即把患者的T細胞取出來,通過基因工程把CAR(嵌合抗原受體)裝在T細胞上,制成CAR-T細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種“私人定制”方式使CAR-T細胞無法批量生產,導致產品價格高達百萬元。

能否利用健康供者的CAR-T細胞,制備出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杜冰和同事們近年來潛心研究,驗證了眾多已發表論文的異體細胞改造策略,摸索出一種獨特的基因編輯策略。用這種策略開發的UCART產品已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試驗中取得很好療效。去年7月,相關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細胞》。此前,國際上還沒有任何用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成功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報道。

當前,企業已獲得來自上海張江的數千萬元經費支持,正在建設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產品GMP生產與轉化平臺,加快這一原創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支持:“新優藥械”進院提速

創新策源的另一頭,是創新藥械進醫院的“最后一公里”。 銀諾醫藥高級副總裁徐文潔介紹,公司研發的依蘇帕格魯肽α今年入選了上海市第五批“新優藥械”產品目錄,目前已進入42家上海醫院,實現了從創新研發到醫院落地的閉環。預計依蘇帕格魯肽α今年銷售額將超1億元。“過去,新藥進全市醫院可能要經過幾年時間,現在幾個月內就能完成。”

這一轉變的原因,是上海推出的“新優藥械”支持政策。市政府辦公廳去年7月印發的《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在國家醫保藥品和“新優藥械”產品更新發布1個月內,我市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求和醫院特色,將相應創新藥械以“應配盡配”原則配備使用。

在“新優藥械”政策推動下,截至今年8月,196種產品已納入上海市“新優藥械”產品目錄,包括64種藥品和132種醫療器械。

市科委表示,展望“十五五”,上海將進一步提升生物醫藥創新策源能力,健全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優化產業發展創新生態,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力將上海建設成“創新藥械最友好城市”和“全球投資首選地”。(記者 俞陶然)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