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22日消息(記者 郭振丹)在上海市奉賢區東方美谷產業園內,一條條高度自動化的智能生產線上,一批批益生菌原料正在接受嚴格的篩選檢測。這里生產的菌小寶益生菌,每瓶含有1000億活菌,這個數字相當于100杯1000ml酸奶的活菌含量總和。
然而,比這個數字更值得關注的是其背后攻克傳統益生菌產品面臨胃酸滅活、常溫失活、運輸損耗三大技術瓶頸的技術突破。
作為專注于益生菌研發與生產的民營企業,菌小寶歷經20余年的鉆研與技術創新,不僅成長為行業的標桿,更成為中國民營經濟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一個縮影。
菌小寶智能生產線(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千億活菌技術的首創者
在人民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益生菌作為維護腸道健康的重要輔助手段,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然而,益生菌要發揮其健康效益,首要條件是能夠順利通過胃酸、膽汁等消化液的考驗,抵達腸道并保持活性。同時,儲存、運輸中溫度的不確定性也可能造成大量活菌失活。因此高劑量益生菌相比低劑量產品,在存活率上便有顯著優勢。
“菌小寶區別于其它產品的特色在于,每一瓶都是1000億活菌,我們也是行業內首個攻克千億活菌技術壁壘的企業。”菌小寶聯合創始人孫婧博士介紹,菌小寶依托五大核心技術,包括全程抽真空充氮技術、低水活造粒技術、分階冷凍干燥技術、多孔微囊包埋技術及腸道上皮細胞黏附技術,成功攻克了千億活菌的技術壁壘,實現了單瓶≥1000億CFU活菌的穩定添加,并獲得“千億活菌益生菌首創者”的榮譽。
“千億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技術路線的根本變革。”孫婧介紹,以“太空1號暢爽益生菌”為例,該產品采用三層微囊結構,外層抵御胃酸侵蝕,中層維持菌群活性,內層提供營養支持。經第三方檢測機構驗證,其活菌在常溫下的存活率高達99.4%。
孫婧博士接受央廣網專訪(央廣網記者 郭振丹 攝)
產學研協同的踐行者
菌小寶深知,要實現技術創新突破,必須構建開放的合作平臺,這與《民營經濟促進法》中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科技攻關的精神高度契合。作為中國益生菌行業團體標準起草單位,菌小寶始終堅持“基礎研究+臨床轉化+應用探索”的三級研發體系,其聯合同濟大學上海第十人民醫院成立“菌小寶腸道微生態與人類健康研究院”,致力于臨床試驗、學術研究和科普講座,推動科研成果切實服務國人的腸道健康。
在菌小寶看來,真正的創新不能依賴外部授權,而必須掌握源頭核心資源。為擺脫對外部菌株授權的依賴,菌小寶投入大量資源構建了自主開發的益生菌菌種資源庫。其多株專利菌株已保藏于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GMCC),并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這種對源頭核心資源的深度掌控,為企業持續的精準配方研發和產品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例如針對代謝管理需求,我們采用意大利SACCO大廠潛心研究24年的高階管理菌C510,搭配EGCG、柑橘提取物等成分,實現益生菌與天然活性物質的協同增效。”孫婧說道。
為確保創新成果能轉化為穩定、高品質的產品,菌小寶在東方美谷打造了80000多平方米自有產業園區。園區內配備10萬級GMP凈化車間與德國全自動生產線,采用嬰配粉級質量管控標準,從菌株篩選到成品出廠,產品需經過18道質量檢測。此外,企業獨創“一品一碼”追溯系統,可實時查詢236個關鍵生產節點數據,真正實現了品質可視化。
菌小寶國際營養研究中心(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技術創新最終轉化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2025年,菌小寶產品再度入選“2025上海金榜伴手禮”,這份金榜榮譽既是百萬消費者用口碑投出的認可,也是專家團隊對其創新價值的肯定,更見證了民營企業在消費升級浪潮中的硬核實力。
“《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后,我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很多長期投資決策的確定性增強了。比如我們正在推進的二期智能工廠,涉及上億的投資。現在法律明確了國家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方向,這讓我們敢于在高端研發設備和人才引進上做更長期的投入。”孫婧說道。
從千億活菌技術的破壁者到產學研協同的踐行者,從單一產品到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菌小寶的歷程印證了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新韌性。在更為完善的法治環境與市場土壤中,這些以技術為帆的企業,正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