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陰雨過后,晴好天氣成為秋糧搶收的“黃金窗口期”。山西運城市垣曲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迅速行動,以“搶”字為先,通過科學調配履帶式農機、統籌烘干資源、組織人工搶收等舉措,全方位保障秋糧豐收到手、顆粒歸倉。
在運城市歷山鎮神后村的玉米田,履帶式玉米收獲機正來回穿梭,成為雨后搶收的“主力軍”。得益于寬大履帶的特殊設計,收獲機在雨后濕軟的田地里行駛平穩。伴隨著機器轟鳴聲,玉米稈被精準切割,玉米粒快速脫離、輸送,穩穩裝進收集倉。
田間搶收火熱推進,糧食烘干環節同樣緊鑼密鼓。在華峰鄉遠航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烘干廠,剛從田里運回來的濕玉米,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進入烘干設備。經過除雜、烘干等工序,玉米水分被精準控制在安全儲存范圍,有效避免了陰雨天氣導致的糧食霉變,切實保障糧食質量。
為破解陰雨天氣帶來的搶收難題,垣曲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積極打通“對接通道”,及時公布全縣烘干點位置、履帶式農機數量及聯系電話,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找到收割、烘干資源;緊盯“天氣窗口”,動態調配機械與人力,指導各鄉鎮錯峰開展秋收秋種;補齊“收割死角”,針對部分地塊玉米水分大、機械難作業的情況,組織干部群眾開展人工搶收,大家分工協作、互幫互助,全力守護“糧袋子”。(崔小娟 董云)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