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日連陰雨后,山西省長治市沁縣終于出現晴好天氣。沁州黃鎮迅速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全鎮上下總動員,爭分奪秒搶收谷子,力爭將谷粒盡快歸倉,最大限度保障農戶的勞動成果。

全鎮上下總動員,爭分奪秒搶收谷子(沁縣融媒供圖)

天氣剛一好轉,沁州黃鎮南凹村便立即通過廣播、微信群等方式,積極組織、動員廣大農戶迅速下田,利用晴好窗口期搶收谷子。村民們積極響應,天不亮就帶著工具來到地里,男女老少齊上陣,鐮刀揮舞,身影忙碌,與時間賽跑。“前幾天一直下雨,心里急得不行,就怕谷子霉在地里。村里一通知天晴了趕緊收,我們立馬就來了,能搶回一點是一點。”正在田里忙碌著的崔大姐邊抹汗邊說。

與此同時,一抹抹志愿紅的身影也活躍在南凹村的谷子地里。了解到秋收時間緊、任務重,鎮政府迅速組織干部職工組成志愿服務隊,下沉到秋收一線,與村民們并肩作戰。他們挽起褲腳,拿起農具,有的負責收割,有的負責捆綁,有的負責運輸,雖然動作不如老農嫻熟,但個個干勁十足。“群眾的事就是我們的事。現在最緊急的工作就是搶收,幫農戶把糧食收回來,我們心里才踏實。”沁州黃鎮鎮政府工作人員畢茹茹說到。截至目前,南凹村800余畝谷子已搶收過半。

一抹抹志愿紅的身影也活躍在南凹村的谷子地里(沁縣融媒供圖)

連日陰雨暫歇,沁州黃鎮后底溝村搶收正酣。田間,履帶式收割機轟鳴穿梭,泥濘地塊中靈活作業,村們緊跟其后清理遺漏谷穗。村集體協調的烘干設備已滿負荷運轉,確保剛歸倉的谷子及時脫水。

機械化作業極大地提升了收割效率(沁縣融媒供圖)

而在沁州黃鎮后底溝村,搶收戰場則傳來了機器的轟鳴聲。面對全村500畝左右的谷子收割任務,以及雨后部分地塊依然泥濘、人工收割效率低、大型輪式機械容易下陷的難題,后底溝村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使用了適應性更強的履帶式收割機進行作業。只見這些鋼鐵“戰士”在濕軟的土地上穩健前行,靈活穿梭于谷壟之間,所過之處,谷穗被整齊地“吞”入,金黃的谷粒則被快速“吐”進集糧倉,秸稈也被同步粉碎還田。機械化作業極大地提升了收割效率,解決了泥濘地人工難以下腳、進度緩慢的燃眉之急。

目前,沁州黃鎮的搶收工作仍在緊張推進中(沁縣融媒供圖)

目前,沁州黃鎮的搶收工作仍在緊張推進中。各村充分利用晴好天氣,干群同心、人機協同,形成了上下聯動搶農時的良好局面。沁州黃鎮還將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統籌協調和服務保障,一方面組織和幫助群眾做好已收獲谷子的晾曬、倉儲工作,防止霉變;另一方面,將繼續調配更多人力以及適宜濕地進行作業的農業機械,全力以赴加快剩余田塊的收割進度,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牢牢守住群眾的“糧袋子”和“錢袋子”。(來源:沁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