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呂梁8月8日消息(記者溫雅慧)汾河支流磁窯河從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境內流過,其水質對下游汾河水質達標至關重要。當地通過污水處理與源頭治理雙管齊下,生活污水與養殖業產生的大量糞水得到有效處理,確保達標水體入汾。

文水縣境內汾河、磁窯河、文峪河三河貫穿。其中,磁窯河作為汾河重要支流,在文水境內綿延25公里。記者了解到,位于劉胡蘭鎮大象村南的劉胡蘭鎮工業聚集區污水處理廠,承擔著大象村、保賢村、胡蘭村的生活污水以及周邊屠宰、釀酒、養殖等生產廢水處理重任。

該廠于2024年初完成了擴容改造工程,擴容后,日處理能力達到10000立方米。通過粗格柵提升泵房、旋轉篩網等工藝,出水水質三項指標穩定達到地表V類水標準。“通過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深度處理’確保進入磁窯河的污染可控,再通過磁窯河的‘自然凈化+流域監管’削減污染,最終使流入汾河的水質達標,保障‘一泓清水入黃河’!”呂梁市生態環境局文水分局執法隊中隊長李鵬浩介紹說。

在末端治理的同時,源頭治理同樣重要。劉胡蘭鎮作為文水縣肉牛產業核心區,養殖產生的糞污體量龐大,對當地生態環境和水質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為此,文水縣自2022年6月啟動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并被納入“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體系。

據介紹,該項目最大亮點是將糞污100%資源化利用,制成農家肥還田或轉化為生物質清潔燃料替代工業燃煤。“這不僅治污,更‘變廢為寶’。”文水縣扶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雪說,該項目核心技術在于生物質燃料生產中的低溫水解干化工藝。“基本無外排水,杜絕了二次水污染風險。“中轉站實現全域覆蓋,糞污‘日產日清’,當天收運,隔日即可變燃料,徹底阻斷雨季污染河道風險。”趙雪說。

家住文水縣劉胡蘭鎮保賢村的村民梁金柱告訴記者:“我們村有400多戶養牛,以前牛糞隨處倒,下雨就流進磁窯河。自從建了這個處理體系,路上基本不見牛糞,環境干凈多了,河水看著清亮了。”

文水縣劉胡蘭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與糞污治理項目的協同推進,為劉胡蘭鎮破解工農業及生活污水處理難題、保護水質、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提供了堅實保障。

編輯:張晉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