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銅川市印臺區印臺街道劉村的千畝果園豐收在即。10月14日,陜西佳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300畝瑞雪蘋果示范園內,一顆顆青綠色的“金獎蘋果”掛滿枝頭,果農正忙著采摘。

果農正忙著采摘蘋果(印臺區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這片自2015年開始建設的示范園,走出一條“科技興果”之路。園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趙政陽團隊提供全程技術支撐,從苗木選育、栽培管理到病蟲害綠色防控,實現了“生態種植+專家定期指導+科學管護”。園內全部選用優質M26中間砧瑞雪瑞陽苗木建園,株行距為4×1.5米,每畝定植110株,為高產優質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生態種植’的基礎上,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管護’”。該示范園郭園長抓起一把泥土介紹:“通過連續多年施用經長達8個月以上漚制的有機肥和種植綠肥,園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已從建園初的不足1%提升到現在的3%以上。此外,配合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進行按需灌溉,搭配防草地布與行間機械除草,全園除草劑零使用,種出的蘋果不僅甜度高、風味好,更是綠色安全的“放心果”。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2025年,該示范園預計總產量在100萬斤左右,總產值約400—500萬元,成為帶動一方百姓增收的引擎。園區常年吸納100多名周邊村民務工,并幫助周邊農戶銷售蘋果超過10萬斤。

“我在這果園干了三年了,最近蘋果的采摘季,我負責分揀蘋果,一天能掙100塊錢,下班騎車就回去了,既能照顧家,又有穩定收入。現在村里不少人跟著佳田學技術、種蘋果,日子真是越過越甜!”在果園務工的周陵村村民王巧利說。

從科技賦能到智慧管理,從品質攻堅到聯農帶農,陜西佳田農業用這片300畝的瑞雪示范園,不僅種出了脆甜的蘋果,更蹚出了一條可復制的產業振興之路,為印臺區乃至銅川市的果業高質量發展寫下了生動注腳。(來源:印臺區委宣傳部)

編輯:陳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