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1月9日消息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繞行了。”2020年10月30日上午,錦業路西延伸段開通后,從此路過前往西咸新區的張先生開心地說,今年西安高新區開通的道路越來越多,出行越來越便利。

  交通出行是重大民生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聚焦交通痛點、難點問題,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突出重點、示范引領、整體推進”原則,全面落實西安市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1234組合拳”,通過綜合治理交通擁堵,加快推動區域交通環境提升,更好服務于社會發展和群眾出行。

  55條市政道路建成通車

  今年4月,為進一步改善區域交通出行環境,破解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西安高新區出臺《西安高新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方案》明確,今后三年,高新區將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力爭實現“三個階段目標”,即2020年強化管理、挖潛增效,重點解決突出問題;2021年提升品質、創新示范,優化全運出行環境;2022年鞏固拓展、開放共享,全面打造智慧交通。

  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大力推進區域內道路建設。近一段時間,事關群眾出行的利好消息頻頻傳來:8月15日,西安繞城高速丈八四路立交南側收費站暨西安高新區魚化、丈八、興隆、細柳、五星等街道24條市政道路正式通車放行。10月30日,西安高新區天谷二路、云水一路、細柳路、科技三路等30條市政道路交付使用。10月30日,錦業路西延伸項目通過驗收,正式通車放行……截至目前,高新區先后有55條市政道路建成通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錦業路西延伸項目。該項目東起丈八八路,西至云水三路,道路全長870米,道路紅線寬60米,這條道路打通后不僅可以完善區內交通微循環,也為西安高新區與西咸新區互聯互通打下了基礎。由于該項目需下穿繞城高速,為確保交通不中斷,項目開工以來,建設單位多次對繞城高速進行導改,克服多雨天等不利影響,不斷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增加人材機投入,日夜趕工,150天完成了下穿高速段施工,確保了道路順利打通。

  高新區交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這批道路的建成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環境,進一步完善了高新區交通路網體系,對于高新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也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據了解,在加快市政道路建設的同時,西安高新區還大力推進10條重點道路的擁堵點疏解任務,加強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積極為群眾出行、學生上學提供便利。

  36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

  新建市政道路建成通車,打通了城市交通的“大動脈”,而疏通路網的“毛細血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市民出行所花費的時間。

  近一段時間,家住高新區科技一路大通巷附近的王先生驚喜地發現,他們小區門口占道停放的車輛不見了,路邊的共享單車也停放整齊了,更重要的是一處原來被車輛占據的空地,變成了一個美麗精致的小公園。“這里變得豁亮起來了,車輛、行人出行方便了,心情也好了。”王先生高興地說。

  對于大通巷附近的巨大變化,高新區交住建局工作人員說,這是因為他們在進行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的同時,打開了附近高新水晶城東北角約70米封閉圍墻,并將該區域改造為口袋公園。封閉的大院打開后,不但改善了小區休閑環境,也提高了道路的可通達性。

  據了解,在全力加快市政道路建設的同時,西安高新區通過大力推進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不斷優化提升群眾家門的出行環境。截至9月30日,高新區已全面完成36條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任務。這些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的同時,交通微循環也變得順暢起來。

  著力解決行人過街難問題,也是高新區優化交通環境的重要一招。此前,對于住在高新區范圍南三環南北兩側區域的群眾來說,要跨越繞城高速和南三環,最近的路就是走丈八四路跨線橋,但由此造成人車“互擠”、交通秩序混亂等現象,存在巨大安全隱患。10月29日,隨著橫跨南三環的丈八四路人行天橋建成投用,這一問題隨之立即得到解決,市民紛紛點贊,“這個人行天橋的開通方便了大家的出行,終于不用擔心和汽車搶道了。”

  而今年7月建成投用的軟件新城天路六路人行天橋,不僅極大方便了軟件新城區域工作生活的群眾出行,還成了一座“網紅橋”。這座由高新區耗時5個月打造的580米“網紅燈光橋”和西三環兩側的灃惠綠道完美對接,不但能讓群眾暢通無阻在灃惠綠道上散步、跑步、騎車,還讓群眾多了一處欣賞高新區夜景、拍照打卡的好去處。“晚上出來散步、跑步,不但安全,隨手拍個照片發朋友圈都有好多贊,高新區的夜越來越美麗了。”附近市民說。

  593個公共停車位建成投用

  目前,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80萬輛,并且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高新區作為全市經濟最活躍的區域,區域內車流更是巨大。但隨之而來的停車難問題也成為困擾廣大車主的一大頑疾。由于缺少停車位,路邊占道停車、見縫停車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影響城市環境,還對局部交通產生了影響。

  為破解這一難題,高新區從深挖潛在資源入手,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區域內公共停車位數量,以滿足市民停車需求。截至目前,高新區今年已經新建成593個停車位,提前完成了市考任務。同時,高新區還在法士特丈八八路、法士特造字臺路廠房改建項目以及天谷九路、高新區第二小學操場改建4個公共停車場,目前項目已全部開工,未來隨著停車位的增加,局部停車難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

  此外,西安高新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完成了玫瑰大樓和高科花園2個小區機械式立體停車場方案設計,力爭在取得小區業主同意后,立即啟動實施;按照《西安市推進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工作實施方案》,完成24個老舊小區走訪摸排,深入研究推進共享停車、措施停車等方案,以最大程度解決停車難題。

  高新區還大力提倡群眾綠色出行,呼吁市民以騎行的方式為緩堵保暢做貢獻。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完成了南三環曲江-高新段自行車專用路綠色通勤示范段施工設計,并啟動了項目建設。今后,曲江和高新兩區之間市民便可以通過騎行方式,順利完成日常通勤。

  文明出行持續推進

  除了政府部門大力完善出行基礎設施,市民文明、安全的交通出行習慣,對于交通環境優化也有著很大作用。

  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結合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持續開展交通文明創建,通過一系列活動大力推進文明出行宣傳,提升市民交通出行安全、法制、文明意識。

  此外,西安高新區還通過持續開展交通環境專項整治;清理取締各類占道經營、出店經營;開展早市專項整治,嚴禁超時間、超范圍經營;持續整治違規占道經營,加大重點路段監管力度,凈化人行道通行環境;持續加大共享單車管控力度;開展停車秩序整治,規范主次干道、支路機動車停放秩序;清理取締不符合規范的停車場,及時消除停車場出入口對道路通行的影響;加大兩、三輪車及其他電動車整治力度;強化渣土車管控,加強聯合執法等方式,為群眾打造順暢有序的出行環境。

  當前,西安市正在以迎接十四運為契機,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之高新區又處在“三次創業的”關鍵時期,區域內各類工程項目集中開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民交通出行。西安高新區在加大項目占道管控的同時,也在通過各項措施保障群眾出行不受影響,努力用今天的“短痛”為大家換取明天的“長通”。

  下一步,西安高新區還將通過加快交通擁堵點治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交通環境整治力度、加大交通文明宣傳等方式,不斷提升優化區域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