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水土保持率達70.81%——陜西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

10月14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陜西省水利廳指導,延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座談會在延安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陜西堅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源涵養為重點,新建加固各類淤地壩3585座,實施坡耕地綜合治理61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717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72萬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降至6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70.81%,水土流失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趨勢。

陜西全力推動延安建設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延安創新推行“山峁緩坡修梯田,陡坡山間種林草,溝道打壩造良田”的綜合治理模式,累計修筑淤地壩1.16萬座,形成23個群壩矩陣;攔截泥沙約10億噸,入黃泥沙量較歷史均值下降88%,黃土高原治理“三道防線”初見成效。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延安市依托良好生態資源,發展蘋果、紅棗、核桃等特色林果產業,總面積突破1000萬畝,帶動數十萬農民實現穩定增收。

陜西積極探索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寶雞市千陽縣完成全國首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及新增產能指標交易;延安市寶塔區完成全國交易量最大、金額最高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榆林市高西溝村完成全國首單淤地壩碳匯交易。同時,陜西加快智慧水保建設,在全國率先利用遙感技術獨立完成省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全省1.6萬條小流域劃分成果和1萬余座淤地壩淤積調查成果實現數字化。

陜西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強水土保持基礎理論與創新發展研究,創新水土流失系統治理思路舉措,加強與兄弟省份技術交流合作,全面推進水土保持工作,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周恒宇)

編輯:陳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