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記者從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10月16日,全省累計收獲秋糧1546.9萬畝,占應收面積的51.74%。其中玉米959.82萬畝,占應收面積的50.25%;水稻155.27萬畝,占應收面積的97.77%;大豆83.9萬畝,占應收面積的29.88%。全省秋糧收獲進度過半。
金秋十月,正值秋糧收獲關鍵時期,陜西遭遇連陰雨天氣。面對嚴峻挑戰,全省上下迅速行動、齊抓共管,打響了一場與天爭時、與地爭糧的攻堅戰。
陜西堅持全省“一盤棋”思維,建立高效的搶收搶種農機具調度系統,根據作物長勢和雨情、墑情、水情動態,制定發布了精細到村到戶、到機到田的秋收秋播“路線圖”。按照“先熟先收、有澇先收、易損先收”的原則,全省統一調度履帶式收割機、移動式烘干機、糧食色選機等機械,全力提升作業效率。目前,全省已落實履帶式收割機510臺,建立應急作業隊476支,設立糧食烘干點765個,日烘干能力突破7萬噸,為搶收搶烘提供了堅實保障。為應對晾曬難題,各地全面開放公共場所供群眾晾曬糧食,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廳成立了10個工作指導組分市包抓、駐縣督導,現場協調解決農機跨區轉運、物資調配、烘干晾曬等實際問題。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機手操作培訓和農機檢修服務,保障搶收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金融保險部門迅速行動,加大保險理賠支持力度,開通綠色通道開展快速理賠,最大限度彌補農戶損失。
糧食部門加強收儲指導,適時推動出臺不達標秋糧收儲政策,切實保障種糧農民利益。
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為秋收提供了堅實后盾。5500萬元中央救災資金已及時下撥受災地市,重點用于搶收搶烘和抗濕播種作業補貼。省財政在前期撥付5995.19萬元救災資金的基礎上,籌集2924萬元支持關中四市區域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緊急采購120臺套烘干和分選設備,著重解決烘干能力不足等問題。
搶收的同時,各地同步推進秋播工作。關中地區堅持“適墑應變、抗逆播種、精準調控”,細化小麥油菜抗濕播種技術方案;陜南地區發動群眾搶排積水,利用育秧大棚、空置菜棚等加強應急苗培育,力爭在10月25日最晚播期前完成播栽。
截至10月16日,全省累計秋播小麥296.26萬畝,占預播面積的20.94%;油菜118.7萬畝,占預播面積的42.24%。 (記者 吳莎莎)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