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18日消息(記者周思楊)10月16日,天津市河東區向陽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吸慢病數字療法中心”正式啟動運行,這是河東區首家、天津市第三家同類型中心開展正式運營。該中心以數字療法為核心驅動,系統整合社區公共衛生資源與智能技術平臺,構建覆蓋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康復全流程的呼吸慢病管理體系,助力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有序轉診”的分級診療目標,為打造醫防融合新模式提供新實踐。

“一網一平臺”打通醫防融合壁壘 賦能基層呼吸慢病服務能力系統提升

為破解基層呼吸慢病管理中的服務斷點與資源不均難題,向陽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新打造“一網一平臺”架構,通過數字療法平臺,實現對呼吸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識別、主動篩查、規范診療、智能隨訪和長期管理的全流程覆蓋。“一網”下沉,實現高效篩查與精準干預;“一平臺”互通,開展慢阻肺病標準化診療、隨訪、管理,賦能基層醫生,此舉將有力推動“小病在基層、大病有序轉診”的15分鐘醫療便民服務圈建設,居民滿意度和基層服務效率同步提升。

“呼吸慢病數字療法中心”景象(央廣網發 向陽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家庭醫生簽約+數字服務包”融合 推動基層慢阻肺病規范化管理

該中心率先落地“慢阻肺病家庭醫生數字服務包”,將數字療法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深度融合,為簽約患者提供包括AI輔助評估、個性化用藥指導、智能隨訪、康復訓練等一體化服務。這一模式不僅完成了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家庭醫生簽約要求,更實現了慢阻肺病規范化診療在基層的實質性落地,展現了“服務包+數字化+規范化”模式在推動服務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型中的強大生命力。

AI助力提供連續、動態醫療服務 患者依從性與健康水平雙提升

中心積極引入人工智能與數字療法技術,構建起覆蓋篩查、診療、訓練與隨訪的全流程智能服務體系,創新部署了教藥機器人、AI診療系統、用藥依從性管理平臺以及吸入技術模擬訓練設備等智能工具,實現對患者從用藥指導到康復管理的個性化、精細化服務。參考已運行的數據,通過AI的實時指導與反饋,患者的吸入操作正確率可從初期不足25%大幅提升至98%以上;用藥依從性管理平臺借助智能提醒與隨訪跟進,使患者規范用藥比例提升近70%。一位已簽約的患者表示:“以前用藥總感覺沒什么用,我就懷疑醫生,現在發現原來是我沒吸對。現在有這個教藥的機器人一步一步教,錯了馬上糾正,回家之后大夫也隨時關心我的情況,心里特別踏實。”

中心的正式運行,是河東區推動基層醫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先試,在夯實基層醫療體系、推動“數字健康城市”建設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徑。該中心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篩查、診療、隨訪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更在踐行國家“家醫包”政策的實踐中探索出了“數字療法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有效路徑,形成了寶貴經驗。這一成功模式,為后續在全區范圍內加快復制和建設“呼吸慢病數字療法中心”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與核心范本。未來隨著這一模式的廣泛落地,將為構建“健康河東”注入更強勁的數字動力,同時也為基層醫防融合與數字健康建設貢獻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hellogs.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