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福平做客央廣網天津頻道《立德樹人啟航新征程——2023天津教育巡禮》訪談欄目,介紹了天津科技大學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天津市“十項行動”部署和天津市高質量發展需求,在推進人才引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重點工作中取得的進展。
天津科技大學是天津市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工為主,理、文、農、醫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學科大學。作為天津市“雙一流”建設高校,也是天津濱海新區唯一一所本碩博教育體系完整的大學。學校建校60余載,立足輕工、服務社會,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國,形成了“堅持拓展輕工特色,精心培育行業中堅,矢志服務國計民生”的優良辦學傳統。

天津科技大學構建產教融合新體系,打造現代產業學院新范式(央廣網發 天津科技大學供圖)
探索“產科教”協同育人新模式
據路福平介紹,學校一直在引育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方面不遺余力。學校現有院士6名(含雙聘),以及國家特支計劃人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教學名師在內的國家級人才20余名,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門學者、天津市特聘教授等省部級人才100余名。未來,學校還將繼續深入實施天科人才計劃和“雙百”人才計劃,大力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流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近年來,學校通過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方式,探索實踐出一套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學校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建工程生物學院,校所雙方共同構建面向工程生物學領域的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助力建設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中國(天津)生物制造谷、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等。而生物醫藥現代產業學院則是學校與康希諾、瑞普生物等企業為聯合培養生物醫藥創新人才,于2020年12月共同建立;2022年8月,該學院被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評為全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最佳案例”,目前正申報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同時,學校還聯合麒麟軟件、中軟國際共同建設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并與麒麟軟件等企業共建信創實驗室,積極為天津市信創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此外,天津科技大學著力做優“智能科學與先進制造”實驗班,與匯源集團共建“匯源班”,與天津食品集團共建“天食班”,探索“3+1”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
為順應科技發展人才需求,學校在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加大投入,正在建設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實踐基地,打造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高地,助力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目前,基地主體已竣工,正在進行裝修,預計2023年底投入使用。
“天津科技大學為了更好地服務天津城市發展,持續加大畢業生就業工作力度,積極引導畢業生留津就業。目前,每年留津就業畢業生約2300人,超過全校畢業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每年在濱海新區就業的畢業生約1000人。”路福平說道。

程博聞教授指導學生攻關單兵防護用微納米纖維制備技術(央廣網發 天津科技大學供圖)
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路福平表示,天津科技大學堅持“四個面向”和“以用立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積極服務天津“1+3+4”產業高質量發展。
學校先后建成省部共建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源纖維制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謝控制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食品營養與安全和藥物化學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大健康生物技術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推進省部共建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共建生物基纖維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積極參與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平臺建設,助力天津發展戰略科技力量。此外,學校還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建技術研發平臺,著力突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打造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目前,學校正聯合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共同籌建天津市碳中和研究院等“雙碳”協同創新平臺,服務天津市“雙碳”技術研發推廣示范。
“我們還積極參與到天津市和濱海新區13個產業人才聯盟建設中來,包括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海洋裝備、無人機和新材料、互聯網新經濟、生物制造、數據安全、新能源、鄉村振興、精細化工和新材料、海水淡化、氫能、雙碳等,為天津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路福平說道。

2021年9月,天津科技大學科技園啟用揭牌(央廣網發 天津科技大學供圖)
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當說起天津科技大學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工作時,路福平首先說起了之前建成的天津科技大學科技園。據悉,該科技園于2021年9月正式啟用,同年12月被認定為首批天津市大學科技園,并于2022年9月通過天津市大學科技園績效評價,獲評優秀等級。該科技園位于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目前已完成近2.5萬平方米孵化載體。截至目前,科技園在孵企業65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雛鷹企業4家,涉及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約40余家企業為學校師生創業孵化項目。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推進大學科技園擴大規模、提升能級,力爭通過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認定,推動量子信息創新研究院、北方高端防護輕紡產業基地等項目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努力在助推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5年,我校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近1700份,成交額6.24億元,其中與天津企業開展技術合作700余項、千萬元級別合同6項,派遣教師作為科技特派員入駐天津企業400余人次,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據路福平介紹,程博聞教授與泰達控股共同建設泰達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突破了國產功能纖維制備關鍵技術;化工與材料學院王正祥教授團隊以益生元相關專利技術實施許可帶動企業在濱海新區投資1.8億元;學校和振燁集團、濱海產業基金共同投資實施乳酸單體相關專利,在濱海新區建設了聚乳酸研發和生產基地;學校與天津渤化集團共同完成的“海水淡化濃海水生產海鹽及溴產品關鍵技術”和“多品種食用鹽和高純藥用鹽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兩個項目均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未來,學校仍將緊緊圍繞天津市“十項行動”部署和天津市高質量發展需求,大力推進人才引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重點工作,促進學科鏈、專業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全力服務天津市構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王曉帥)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