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月15日消息(見習記者韓雨晨)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要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天津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顧清認為,衛生健康系統要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公益性定位,緊扣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盼,找準履職盡責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強信心、勇擔當、提能力、善作為,為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局面貢獻力量。

天津市人大代表顧清(央廣網發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供圖)
“新冠疫情發生三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開展抗擊疫情斗爭,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全力救治每位患者,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重大傳染病考驗下實現了人均預期壽命穩步提高。”顧清認為,目前,天津市衛生健康系統應提高政治站位,確保疫情防控平穩轉段,要堅決落實好疫情形勢研判、政策宣傳教育、普及防控知識、推進重點人群疫苗接種等重點工作,并增強重大疫情早發現的能力,提升預警監測水平,加強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同時,應全力做好“保健康、防重癥”工作,在增強醫療服務能力,筑牢基層首診防線,保障群眾用藥需求,關注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兒童等重點人群防護和救助,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等方面重點發力,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
《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對此顧清表示,針對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天津市衛生健康系統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加快推進天津市海河醫院傳染病區改擴建、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東麗院區)新址擴建、天津市人民醫院擴建三期住院樓和天津市環湖醫院原址改擴建等重點項目實施,持續完善醫療資源布局;健全完善醫療質量和管理控制體系,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提升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質量,加強基層數字健共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聚焦天津市中醫名醫集聚優勢,做好國家疫病防治基地、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及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多方面更好地服務群眾。”據介紹,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將實現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6名全科醫生的目標,全市至少10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的胸痛救治單元。
“我們還要樹牢優先保障人民健康的理念,協同推進健康天津行動,并創新發展健康產業,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顧清說,要培養公眾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引導人民群眾自覺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一系列提升活動以大幅提升社會公眾健康素養。同時,他表示,天津衛生健康系統更要加強對公共衛生形勢的研判,最大限度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在提供更好的醫療技術服務和高品質健康服務方面,應支持醫療科研、疫苗和藥品臨床試驗、新技術應用和智慧醫療發展,在醫療衛生領域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并主動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根據疾病譜變化,研究支持參與大健康產業發展。“我們要貫徹《天津市中醫藥強市行動計劃(2022-2025年)》,按照職責分工參與推動、服務中醫藥產業發展,打造天津特色,形成規模效益。”
此外,顧清還表示,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夯實科技和人才支撐,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黨建意見,積極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深化京津冀衛生健康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大對人才的激勵保障力度,并完善醫學科學研究體系和學科梯隊建設,還要以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為載體,支持自主科研立項和成果轉化,實現資源共享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多維度有力支撐。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